農村國小德育工作自查報告

(二)加強校風建設和班級集體建設。

“科學管理,率先垂範,團結奉獻,和諧育人”是我們的校規;

“愛校、勤學、文明、體健”是我們的校訓;“尊師愛生、務本求實、勤奮進取、文明守紀” 是我們的校風;“刻苦鑽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全面育人” 是我們的教風;“勤學好問、嚴肅認真、生動活潑、全面發展” 是我們的學風。

(三)我校通過制度建設、環境建設,因地制宜,經常舉辦一些感染力強、形式多樣的科技、藝術、體育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創設學校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和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氛圍。

六、學校指導親職教育工作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親職教育活動。在豐臺家教中心的支持下,舉辦家長學校,進行家教講座。每年召開“我和孩子同過六一”活動。

(二)我校主動擔當起指導親職教育的責任,建立以學校為主導,學校、家庭、社區形成合力的開放式德育協作機制。我校組成了一支由張儀村的村長、學校領導、家長代表組成的三結合領導小組,共同完成德育教育的任務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三)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成立了家長委員會。

(四)對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校形成一套後進生轉化的監督、評價機制。

七、學校德育資源建設

(一)發揮校園網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作用,引導學生把網際網路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培養創造力的工具,增強學生在網路面前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在改善辦學條件中,重視配備適合學生閱讀的德育圖書及音像資料,積極配備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娛樂設備、設施。

(三)有效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和德育基地。

我校建立了3個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趙登禹烈士墓和盧溝橋鄉敬老院。

八、德育效果

(一)學校校風、教風、學風良好。 教書育人、全員育人的氛圍比較濃厚。學生文明行為素養逐步達到首都中國小生十個文明形象的要求。社區、家長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比較滿意。

學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習慣。初步具有了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集體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逐漸形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具有自我管理、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常識。具有初步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合理鍛鍊養護身體的方法,養成講究衛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初步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較廣泛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二)學校德育隊伍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能夠較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三)由於辦學條件有限,在開展德育信息化建設,利用網路環境建設德育工作網站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