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問責個人自查報告

自全縣實施“治庸問責”以來,在認真學習領會縣委政府治庸問責會議精神,深入學習楊書記、張縣長的講話精神,對比需要重點解決的工作方面的問題以及自身實際,我深刻認識到創造全縣一流的“三農”發展環境,治理庸懶散,切實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大力提高政府機關的辦事效率,必須從每個部門崗位上的每個人做起。面對蓬勃而快速發展的英山“三農”建設環境,充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和環境,營造一個服務“三農”,服務全縣經濟建設,有利於和諧發展的工作氛圍,我們必須樹立宗旨意識,強化機關作風建設,用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創新精神,有力地促進英山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農村面貌欣欣向榮,全面小康社會基本形成的局面。

一、提高思想認識,從點滴工作做起

有史以來,上至極權王道,下至七品小吏,庸政一直為世人所詬病,庸政誤國、誤民,貽害無窮。庸,顧名思義即為平庸、碌碌無為。庸與懶、散、軟是天然的孿生兄弟,庸是內在的,懶、散、軟則是表象的。庸,首先存在於思想、意識形態,得過且過,圖安逸、怕負責、怕擔當,因而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其次,庸,表現在行為中,只顧眼前,不圖長遠,欣賞既得利益,不思進取,甚至不作為、亂作為。庸衍生出懶散軟,懶散軟又導致進一步的庸。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我們是黨和國家政策、法律的執行者,是執政最基礎部分,庸必將導致政令不暢、民生不保,社會風氣日下,社會道德淪喪。因此,主導社會正氣,營造優良的“三農”發展環境,必須從黨政機關做起,必須從我們每一位公務員做起。 轉自:江南聽雨()

二、搞好工作比對,精準解決問題

治庸問責需要重點解決的十個方面的問題,是對“庸”的高度概括。十個問題,也即十種現象,反映了機關“庸”病百態。對照十個方面的問題,自己反覆檢查比對,認為自

己存在的問題雖然不是十分突出,但足以引起高度的重視和警醒。一是,進取之心減弱。一段時間以來,工作目標不高了,拼搏精神不強了。二是,創新能力不強。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加,工作上缺少創新精神,得過且過。三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夠。一方面在工作上,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不夠,另一方面,做老好人,遇事只求過得去,沒有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三、認真細緻剖析,查找思想根源 轉自:江南聽雨()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認真剖析發生的原因,我認為自身存在的問題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的。原因之一:服務宗旨意識不強,導致工作存在標準不高。作為一名縣農辦副職負責人,肩負著縣委和縣政府寄予的殷切希望,更承擔著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崇高使命,應當高標準、嚴要求,不折不扣地履行自身所必須履行和落實的崗位職責。如若工作目標、標準不高,不僅使自己的進取之心減弱,更影響農辦形象、標準的弱化,得過且過,進而影響工作的執行力,必須徹底杜絕。原因之二:不能與時俱進,害怕失敗。缺乏理論學習,忙於事務性工作,更缺乏刻苦學習的鑽研精神,日常憑經驗辦事,思想觀念慢慢就僵化了,思維封閉,總認為自己的年齡快到“52”了,不能接受新的思想,沒有強烈的激情,創造力枯涸了,而主導全縣“三農”工作與全縣新農村和小康建設只有靠年富力強的同志才能完成。同時,認為自己從前在各個崗位上都幹得可以,害怕失敗,對新鮮事物不敢嘗試,對新的工作目標不敢全情投入,做一個“可以先生”即為滿足,此種問題根源在於學習不夠。自己沒有完全理解和落實學習應與人的一生相伴,否則,必然淪為平庸這一淺顯的道理。原因之三:工作上的事情力爭做到位並做好,但不夠靈活。

四、明確奮鬥目標,強化服務措施

“治庸問責”是一場深入心靈,修正世界觀的革命。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執政之基的每

位國家公務員,深刻認識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行為準則、工作能力和水平,辦事作風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