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優秀學校”申報自評報告

2、錘鍊師德,鑄造教師文化。教師是教育的主導力量,我校從增強敬業意識,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師德風範入手,加強師德修養。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多次召開中層以上幹部會議,狠抓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要求班子領導樹正氣,講團結,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時時處處為教師作出表率。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認真查擺整改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全校教職工牢固樹立教學質量意識、危機意識、全校一盤棋意識,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不斷完善學校評教、教師互評、學生評教、家長評教“四位一體”的師德考核辦法,對職稱評聘、評優樹先實行“一票否決”,堅決糾正師德失范現象,抵制和克服各種不良現象,以紮實的工作作風、優質的教育服務,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營造風正氣順、團結向上的校風和教風和學風。教師教學認真嚴謹,努力創建學習型團隊,開展讀書活動,撰寫讀書筆記,“書香校園”建設效果明顯。學校尤其重視教師培養、培養,有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教科研活動豐富,教師參與積極性高,教科研氛圍濃厚,成效顯著。

3、德育為首,強化學生文化。學校高度重視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始終把德育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有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規劃,年度有計畫、有總結,每學期至少兩次專題研究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工作網路,家長委員會工作成效顯著。創新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等教育,廣泛開展文明禮儀、法制、行為規範等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如:規範養成要求學生從具體事情做起,如針對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實行《學生量化考核細則》,從教室、衛生區清潔,課堂和考場秩序,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因班制宜,美化、淨化校園環境,班級常規工作量化評比等方面抓起,讓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學生學習自主愉快,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

(三)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建一流基礎設施,抓好校園物態文化環境的著力點。

1、學校把校園基礎設施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學校的各種標牌精緻規範,校門、校牌設計整潔大方,建有體現學校辦學目標的文化建築;有規範的宣傳櫥窗、閱報欄;走廊、過道和室內懸掛與環境相協調的名人畫像、名言佳句警句、名家字畫或師生的書畫、美工作品。並繪製了學校介紹冊、宣傳片,體現學校特色。學校整體布局合理,各區域文化主題鮮明。規範班級文化建設,班訓、班規、學習園地等文化內容布置上牆,教室內國旗、學生守則及規範等張貼規範,黑板報、讀書角經常更新,班級文化有特色。我校加強圖書室管理,藏書量按規定配備,並逐年增加;閱覽室整潔、物品擺放有序,圖書、報刊、基本滿足師生需要,並能全天開放,利用率高。音、體、美、科技、實驗、心理健康、綜合實踐等教育設施設備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各專用教室管理規範,有校內外德育基地、實踐教育活動基地,並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學校建有校史室、榮譽室、陳列室等,形式多樣,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