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環保自查宣教工作報告

三、幾點建議

1.治理河涌刻不容緩

大大小小河涌不計其數。近年部分河涌污染嚴重, 鎮河網密布。整個 鎮及部分城區的企業生產廢水、居民生活用水全部排入這些河涌,導致水質變壞,河床被不斷堆積的淤泥、垃圾抬高,有的地方已被淤塞。河涌污染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有的河涌邊連草也不長,而農民還要用這些河水來灌溉農作物,這是造成果樹產量逐年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村甚至提出能否在上游建水閘,水漲時開閘,水退時關閘,以保護果樹保護區,雖然這個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商榷,但農民對治理河涌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見一斑。

計畫4-5年後將全面投產,治理河涌最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建設污水處理廠。 區污水處理廠已定址 村。屆時整個 區的污水處理問題將有望逐步得到解決,但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清疏河道,管好排污源頭,尤其是上游的工業污染源,解決燃眉之急。

所有廢水納入污水處理廠治理,建議鎮內全面鋪設市政下水管網。予以解決水源污染問題,並在政府職能部門收取的排污費和市政建設費中逐年安排部分資金整治河涌,建閘護岸,這樣既可改善自然景觀,增加旅遊業、房地產業、商業服務業的潛在價值,又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支持經濟發展2.切合實際情況。

農民回響國家號召,九十年代初。辦起經濟實體,發展工商業,各村相應地成立經濟發展公司,大量農田改建為工業廠房或商鋪,這種做法為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莫大的損失。現在隨著城市化發展,管理手段越來越嚴格,一些跟不上時代步伐的產業陸續被淘汰或遷出,這對各村的經濟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各村的領導及經濟發展公司經理提出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儘量保留現有企業。

對合資格的企業補辦環保審批手續;對通過整改能達到要求的或因用地等問題手續不齊的企業,建議對各村內排污單位進行統計、分類。進行申報登記,發出臨時登記證,逐步完善環保部門對企業的管理;對污染問題嚴重而又無法整改的企業堅決予以取締。

全力推動環保宣傳教育3.以建立環保教育基地和綠色學校為突破口。

可以以此為基礎, 區有 生態公園和 市第一條生態村— 村。建立綠色生態環保教育基地,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樣,讓全區的中國小生每年都至少能來一次,通過義務勞動,認養果樹,現場講解環保知識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同時也讓村民們接受環保宣傳教育,保護我賴以生存的環境;將綠色學校的評審工作推向農村,強調環保意識要從娃娃抓起,提高青少年參與環境保護的熱情;此外,還可以通過在每條村設立宣傳欄、組織村長們上環保課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深化農民的認識,從根本上增強環保意識。

不要讓老實人吃虧4.加強對無證經營單位污染問題的執法管理。

最近工商部門下文規定沒有明確產權的單位不予工商登記,無證經營在 鎮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但由於歷史用地的問題, 鎮95%以上的單位沒有產權,這將造成明年無證企業大幅上升,導致多數企業沒有落實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從而使管理難度加大,直接造成環境污染與惡化。調查中有的村反映我對有證照的企業管理嚴格,但對無證經營的卻束手無策,這往往讓老實人吃虧。因此,環保部門如何與工商、城管等職能部門協調,處理好這部分單位的污染問題,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