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自我鑑定

2. 開展“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模式,注重創新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相關學科的教學中,首次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疾病控制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討論。同時,根據教學改革反饋,不斷調整和完善公共衛生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教學中以流行病學經典案例和熱點案例為問題線索,通過實際描述、分析,學習掌握疾病分布原理、套用描述、病例對照、佇列分析等方法,探討病因,驗證預防措施與效果評價。摸索出具有流行病學特點的“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模式,重點覆蓋針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實踐環節,教育及知識背景,課程設定、課程結構、教學模式及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內在結構和特點等方面。成果完成人配合學校推行雙語教學工作,主動深入課堂了解教學需要,為雙語課程準備了豐富的外文教學素材並研製了配套的多媒體課件

3. 重視實踐能力培養,構建課外活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深入社區。讓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之前就走入社區,了解社區的疾病負擔,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本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環節:①、科學設定實驗實習課。實驗課對檢驗和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具有重大意義,科學合理地設定學生實驗實習課,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設計性、綜合性試驗和實踐操作方面的考核,重視最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畢業設計。②、積極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加大對學生課外科技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指導力度,通過科協骨幹來帶動全體公共衛生專業學生對科技活動的參與。 ③、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技能特長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自己的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

4. 構建了教學、科研、實踐三元並重的教學培養模式。通過承擔課題了解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及時傳授給學生;有計畫、有步驟地安排和鼓勵學生參加教師所承擔的課題研究或進行學校資助的課題研究,使他們掌握科研的基本流程,受到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訓練。通過教學基地實習,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公共衛生的現狀。

5. 建立創新性教師隊伍。 首先要進行理念的灌輸,讓每一位教師腦海里有了創新的概念,使其在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最佳化、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融入“創新”概念,形成創新的濃厚氛圍;其次是教師自身創新素質的提高,通過學歷教育和開展科學研究來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使教師具有引導學生研究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創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在教書育人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改進思維方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儲備合格優秀的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