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自我評價

產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在班級教學進度很慢很慢,教學設計總也完不成,連續多堂課總得專門的進行課堂管理,組織學生紀律—“課堂秩序,想說管你不容易”。在一次班會課中和學生一起討論研究這個問題,反思中,大家對課堂秩序難以管理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其中有一點就是自己表現欲望非常強烈,急於展示自己,不願意傾聽別人的意見或關注他人的行動。根據學生們的反饋狀態,我發現,學生不會傾聽是導致很多課堂秩序混亂、課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當我及時學習,思考努力改變現狀一段時間後,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老師都感到輕鬆愉悅,每每想起,深感反思性教學評價對自身及教學的提高極其重要。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但教師對教學的引導、駕馭,對教學的實際意義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大家一致肯定要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老師自身的素養和水平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師的培訓也勢在必行,成為了教學管理中首要的任務和目標。但僅靠培訓是不夠的,要在根本上促進教師的成長,更關鍵的在於教師自身在教學中的反思和評價。眾多的研究表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教學。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往往以他人評價教師為主,教師大多處於被動受檢查、被評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能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單方面的評定不能很好的引發教學思想的溝通和碰撞,評價意見也較難被理解、接受、內化。只有通過自評,才能很好地促使教師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重建,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說反思與重建的過程既是評價發展和改進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過程,更是教師個體成長的過程。我校在課堂教學評價實施中,除了重視聽課者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外,也十分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自我評價,要求教師從評價的不同角度切入,打開反思之閘門

一、從教師自身在課堂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來作出評價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體驗、內在價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現在進行的一些教育教學改革,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個體體驗時,同樣忽略了“教師情感體驗”這個極其關鍵、起著中介作用的因素。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積極的態度,沒有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又如何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果說學生需要在教師創設的和諧氛圍中、在豐富多樣的活動情境中獲得生動活潑地發展;那么教師情感、態度同樣需要關注,他們也同樣需要一個寬鬆的環境來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唯其如此,才能保證學生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一樣,首先是一個生命個體,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教學結束,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驗作出提問、反思:“我和學生在整個課堂上感覺快樂嗎?這堂課對於師生雙方來說上得有價值嗎?這堂課的活動效果和我原來想像的一樣嗎?有沒有讓我覺得特別滿意或不滿意甚至遺憾的地方?”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有效地促進教師對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表現進行回顧,從師生、生生交流對話的每一個細節感悟課堂,從師生、生生共同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審視課堂,有效地幫助教師感受、體驗課堂的生命活力和價值取向,使課堂真正成為人本化的課堂。這種發自教師自我情感體驗的反思,更能自覺地帶動教師對自己教學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機智、教學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學中出現的這個亮點環節,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給我以什麼啟示呢?”“為什麼在課堂上會出現這樣的不盡人意的現象呢?問題出在哪裡呢?”這種自覺的反思,發自教師內在的體驗能強化正確認識,鞏固已有的經驗,進而揭示教學基本規律,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後升華為一種教學理念。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問題,自主地決定改進教學的策略,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學會教學”。 二、從教師、同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反饋來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