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個人自我總結

(三)全力以赴,抵抗洪災。6月下旬,廣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災,我市受上游影響也經受50年一遇的洪水威協,是自98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在6天的洪水期間,我與村民一起巡基,同吃、同住。對發現基腳滲漏的險段也與村民一起搶險。用自己有車的優勢,往返於堤壩與村委會、鎮政府之間,購買糧食、飯餐、防洪物資,搭載搶險人員,保證各方面的正常運行,使我村駐守的防洪堤段平穩過渡到安全期。

(四)抓住機遇,做好富民強村服務。主要工作為協助村委會加強土地開發,增強農民收入。去年村委會可支配收入為400多萬元,收入以土地、廠房出租、續賣金為主;6個村小組去年的可支配收入約為200多萬元,人均分紅700多元,收入以耕地、漁塘投包為主,還有少部分土地出租,收入來源數量少、形式單一。“三農”問題,它的一個實質問題是國家和農戶的關係。第二呢,它也是城鄉的關係,就這兩個關係能夠處理好了,農村社會基本上可以說達到和諧。因此,近幾年來村委會一直圍繞著怎樣提高村民收入去做工作,主要是以土地開發為主,今年圍繞這項工作協助村委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開發麗山村小組土地。麗山村小組靠近樵丹路,村委會擬開發140多畝土地做為廠房招商引資。可直接提高農民的收入。我與村委幹部前後三次到該村小組召開村民開會,向他們做思想工作,前兩次都不成功,阻力很大,第三次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成功。由村小組賣地70多畝給政府,由政府去開發,每個農民可得征地款1萬元左右;農民保留70多畝地作自主開發,既可眼前得利,又可以出租土地作為長期收入,確保農民直接提高收入。

2、繼續加大仙河路的開發力度。仙河路的開發是我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該路的開通可帶動土地的開發,保證農民的穩定收入,提高土地附加值,帶動第三次業的發展,影響到今後是否可以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