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勞動保障半年工作的自我總結

勞動保障站抓住機遇,藉助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切實抓好組織落實,積極宣傳,努力開發崗位,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加大農村勞務輸出,取得一定成效。至6月份,全鎮創勞務經濟XX多萬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7人,城鎮新增就業72人, 29名下崗失業人員27人實現就業,從而使轄區內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的人員基本實現就業。下面就本人的工作來作一個自我總結: 

一、搞好調查,認真規範辦事程式。

今年以來,為落實市、區勞動部門的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鎮的就業和發展形勢,鎮黨委、政府研究,投入5萬元,在政府一樓右邊籌建了一個現代化的勞動服務大廳,並逐步完善台帳,並錄入微機管理。完善了工作平台,為提高辦事效率打下基礎。二是我們進一步規範操作,採取宣傳發動、摸底調查、登記報名、定人定崗、崗前培訓、簽訂協定、動態管理等步驟組織落實。通過多種形式宣傳,讓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了解政府的政策、公益性崗位上崗的條件、享受的待遇,積極組織動員,並逐門逐戶摸清鎮區內剩餘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底數,按崗位數量、人員困難程度和就業願望,分別進行了填表造冊、審核、匯總,分門別類建立基礎台帳。同時,還摸清公益性崗位需求底數,逐一實地考察崗位情況。在此基礎上,在勞動保障站確定了專門服務視窗,專人負責,實行一周七天工作日制度,全天接待報名登記的求職人員,解答相關問題。在嚴格篩選審核的基礎上,確定援助對象,從最困難的開始安排,逐人面談,確保開發一個崗位安置一個人,提高崗位利用率。 

二、服務到位,全力打造為辦民視窗。

我們認真開發公益性崗位,處理好公益性崗位的人員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險接續。在運作中,我們對公益性崗位的從業人員勞務輸出統一採取勞務派遣的形式,並依託勞動勞動保障站,提供相應服務。上崗人員與勞動保障站簽訂崗位勞動協定,期限兩年。站里統一制發統一勞動協定樣本,對上崗人員的權利義務進行詳細告知,指導上崗人員簽訂勞動協定。同時,還及時將上崗人員的有關變動情況上報,並積極協助上崗人員辦理社會保險補貼有關事宜,有效使上崗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得到落實,解決了上崗人員和用工單位的後顧之憂。通過這些措施,崗位數量比過去具有很大提高,民眾得益。至6月份,外出務工人員達4215人,創勞務經濟XX多萬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7人,城鎮新增就業72人, 29名下崗失業人員27人實現就業,從而使轄區內有就業願望和就業能力的人員基本實現就業。 

三、組織培訓,著力提高務工人員素質。

為使更好的為民眾服務,我們認真參加區里舉辦的崗前培訓,學習有關公益性崗位就業特點、勞動關係和社會保險的政策。在此基礎上,勞動保障服務站還組織了勞動保障知識講座,進行面對面的懇談會,交心談心,介紹勞動保障站的具體職責、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當前就業形勢等,進一步解惑釋疑,使就業人員和下崗人員明明白白,珍惜崗位,安心工作。街道還為公益性崗位人員統一著裝,統一製作了上崗證,購置了保全、保潔、綠化等崗位所需用的工具。產生了強烈社會反響,得到民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