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自我總結

⒔機器裝配過程分為:組件裝配(零件→組件)、部件裝配(零件、組件→獨立部件)、總裝配(部件、組件、零件→整機)。

⒕精度檢驗包括:工作精度和幾何精度檢驗。

第四節:零件加工質量

※⒈零件的幾何特徵:零件表面的尺寸、形狀和相互位置、表面粗糙度。

※⒉零件的物理機械特徵:材料的強度、硬度、彈性、剛度。

※⒊零件加工質量的主要指標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⒋零件加工精度高,加工誤差就小,零件加工質量好;反之,加工精度低,加工誤差就大,零件加工質量差。

※⒌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

※⒍尺寸精度的高低用尺寸公差來體現。公差數值越小,則尺寸精度越高;公差數值越大,則尺寸精度越低。

※⒎尺寸公差由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決定。

※⒏把尺寸公差分為20級,數字越大,精度越低,加工誤差越大,加工越容易,製造成本越低。

※⒐一個完全確定的形狀和位置公差帶由:公差帶形狀、公差帶大小,公差帶方向,公差帶位置來確定。

※⒑形狀和位置公差帶的大小即為公差值。按照公差值的大小,各類形狀位置公差均為12級,最高為1級,最低為12級,而圓度與圓柱度為13級,增加了一個零級。

※  ⒒表面粗糙度對機器零件的配合性質、耐磨性、工作精度、抗腐蝕性均有較大影響。評定表面粗糙度的標準有六種,我國用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就是在一定測量長度l範圍內輪廓上各點到中線距離絕對值的平均算術偏差。零件表面的ra數值愈小則表面愈光潔,零件質量愈高。ra的單位為微米。(um)。尺寸公差、表面形狀公差小時,表面粗糙度參數值也小。但它們三者之間並不存在確定的函式關係。

第五節:生產綱領和生產類型

⒈生產類型分為:單件生產(重型機器、新產品試製)、成批生產(工具機)、大量生產(汽車、軸承、腳踏車)。

⒉生產類型是由(產品的大小、複雜程度、生產綱領)決定。

第六節:機械製造工藝過程的技術經濟分析

※ ⒈生產成本=工藝成本+非工藝成本  工

可變費用+不可變費用

可變費用:與產量成正比的費用。材料費、操作工人工資、工具機電費、通用工具機折舊費和維修費、通用夾具維修折舊費、刀具維護及折舊費等。元/件。

不變費用:完全或基本與產品數量無關的費用。包括專用夾具維護及折舊費,專用工具機維護折舊費,調整工人工資與調整雜費。元/年。

⒉全年工藝成本與年產量關係為一條直線,單件產品工藝成本與產品年產量成雙曲線關係。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機器的組成

一、按功能分析機器的組成及各個部分的主要功能(熟悉)

按功能分機器由動力部分、傳動部分、工作部分及控制部分組成。動力部分是將其它形式的能量轉變為機械能,其中,將一次能源直接轉化為機械能的稱為一次動力機,例如水輪機、內燃機等;而將二次能源如電能、液體壓力能等轉化為機械能的稱為二次動力機,如電動機、液壓馬達等。傳動部分介於動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之間,其功能是傳遞動力、分配能量、改變速度和運動形式。按照傳動的工作原理分為機械傳動、流體傳動、電力傳動和磁力傳動。工作部分使加工對象性能、狀態、形狀、位置發生變化,直接完成機器的預定功能的部分,是機器設備區分和分類的依據。控制部分:完成被控參數的調節。控制部分由給定值發生器、比較器、驅動部件和執行機構、檢測及變換元件四個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