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自我總結

第三節:機械製造的基本過程

一、生產過程、工藝過程的意義和內容及二者的區別與聯繫(熟悉)

機器的生產過程是指將原材料轉變為成品的全過程。結構比較複雜的機械產品,其產品過程主要包括:⒈各種生產服務過程⒉生產技術準備過程⒊毛坯製造過程⒋零件的加工過程⒌產品的裝配過程。

工藝過程: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按照一定順序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或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是生產過程的一部分。機械製造中的工藝過程包括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金屬切削加工以及裝配和檢驗等過程。工藝過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組合而成。

工藝過程是生產過程的一部分。

二、※毛坯生產中鑄造、壓力加工和焊接的內容及特點。(掌握)

㈠鑄造:是將溶化的液體金屬澆注到和機械零件形狀相似的鑄型型腔中,經過凝固冷卻之後,獲得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特點:鑄造是液態成形,能生產從幾克到數百噸、形狀複雜的各類零件對於一些要求耐磨、減振、承壓、廉價的零件及一些形狀複雜、用其他方法難以成形的零件,只能用鑄造法取得毛坯。一般鑄件精度低,加工餘量大,其力學性能特別是抗衝擊性能較差。

㈡壓力加工:是利用外力使金屬材料產生永久變形,以製成所需形狀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壓力加工的主要生產方法有鍛造和衝壓。⒈鍛造:可分為自由鍛造和模型鍛造。自由鍛造是把加熱好的金屬坯料放在自由鍛造設備的平砧之間,使其受鍛擊力或壓力作用,而產生塑性變形的加工方法。自由鍛造精度低、生產率不高,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形狀簡單的零件。模鍛是把加熱好的金屬坯料放入鍛模模膛內, 由模腔限制金屬變形,從而獲得與模膛一致的鍛件。模鍛可鍛制比自由鍛件形狀複雜的零件,精度較高,加工餘量小,生產率高。但由於受鍛模的影響,適用於生產大批量中小型鍛件。⒉衝壓:是利用沖模對板料加壓,使其產生分離或變形,從而獲得所需零件的加工方法。適用於塑性良好的板料、條料製品。衝壓件可沖制出形狀複雜、尺寸精度較高的薄壁件、空心件。其衝壓精度高,一般不需機械加工即可使用。壓力加工獲得的毛坯是塑性變形的結果,因而力學性能好,一些要求強度高、耐衝擊、抗疲勞的重要零件大多採用壓力加工的方法。但它是在固態下塑性成形,難以獲得複雜的形狀,特別是一些複雜內膛的零件。

㈢焊接:是通過加熱或加壓(或者兩者並用),使兩個分離的物體之間藉助於內部原子之間的擴散與結合作用,連線成一個整體的加工方法。焊接按結構特點可分為⒈熔焊:是將焊件接頭處加熱至熔化狀態,不加壓力,靠凝固後連線成為一個整體的焊接方法。⒉壓焊:是將焊件接頭處加熱(或不加熱)但一定要加壓,使之緊密接觸,連線成為一個整體的焊接方法。⒊釺焊:是將比被焊金屬熔點低的金屬釺料加熱熔化,但被焊金屬不熔化,釺料熔化後填滿焊件連線處的縫隙,使焊件連線起來的焊接方法。用焊接製造的毛坯的特點是可以以小拼大,氣密性好,生產周期短,不需要重型和專用設備,可以生產有較好的強度和剛度,而且質量輕、材料利用率高的毛坯;缺點是抗振性差,易變形。

第四節:零件的加工質量

三、配合的種類及各種類型套用的場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