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導處教學的自我總結

通過一學期來的具體實施,我們感到,這樣不僅有利於下階段工作的順利開展,更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沿著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穩步推進。

二、 增強質量意識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更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上學期期末交班考試1—3年級考得較為理想,但4—5年級考得不夠理想。本學期如何提高畢業班教學質量和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我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了解目前本地區教育教學的動態,進一步認識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對教師進行質量意識的教育。

2、加強聽課調研力度。行政人員、年級組長、教學能手經常深入課堂聽課。每人一學期聽課30節以上,教師之間相互聽課,每人一學期聽課15節以上。一方面是加強對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質量檢測,實施了“即時性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制度”,同時加強了對薄弱班級聽推門課的力度。

3、加強教學質量監控

(1)、強化管理,落實措施,提高實效。我們按照中心國中的要求,主要在“實”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發展,真正使教研活動經常化、專題化和系列化。本學期初,我們要求各教研組針對本學期熱點問題確立研究專題,每月圍繞專題開展學術沙龍活動,鼓勵教師談自己的思想和見解。通過合作交流,探討反思,使各科教師在活動中得到錘鍊。

(2)對教師每月進行了教學常規“六認真”的抽查和考評,我們做到有要求、有檢查、有反饋、有具體整改措施,要求以學科組為單位進行對照執行、糾正。

(3)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本學期為紮實穩步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革步伐,各學科舉行大小教研活動累計十餘次。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次教研活動前先由教導處組織骨幹教師、教研組長深入研究,試上聽課,並當面提出修改意見。我們開展了鎮級研究課9節,起到了輻射作用,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給全體老師很大的啟發,大家一致認為這幾位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由原來的單一轉變為師生積極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教師真正做到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應有的發展。

(4)各年級均要打好基礎,把好質量關。學科組加強了平時的單元調研和分析,教導處組織了全校期中考試,形式是:組織人員命題,單人單坐,交換監考,集體閱卷;考後分語、數、綜合3個組分別進行分析;每月進行月考,及時掌握教育教學動態。

(5)加強學生課外輔導。為全面提高學科質量,著手做好培優補差工作。一方面提高后進學生的成績,首先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其次有針對性地補上知識缺陷,真正提高補差效率;另一方面加強培優工作,拓展優等生的知識面,使他們的特長更特。鎮數學競賽:三年級4名學生進入鎮前6名,四年級3名學生進入鎮前6名,五年級4名學生進入鎮前6名,六年級6名學生進入鎮前6名。這樣,做到雙管齊下,促使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