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建立“六個機制” 紮實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我區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通過健全和完善幹部考察評價、擇優汰劣、任用決定、監督約束、激勵保障和培養鍛鍊機制,從整體上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第一,圍繞建立科學的考察評價機制,探索準確識別幹部的制度和辦法。區黨委堅持把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作為考察的必經程式,適度擴大個別談話和徵求意見的範圍,讓儘可能多的知情者對幹部有評價權。同時,在全區推行了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探索實行考察工作責任制等,增強幹部工作的透明度,著力防止幹部“帶病上崗”、“帶病提拔”等現象的發生。2000年以來,全區共進行考察預告10405次,設立意見箱和專線電話5580個(次),接到舉報電話、信件和接待民眾來訪3705個(次)。經調查核實,對一批問題屬實的幹部作出了不予提拔任用的決定。第二,圍繞建立科學的擇優汰劣機制,探索幹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辦法。堅持把競爭機制引入幹部工作,大力開展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全區各級黨政機關中層領導職位出現空缺時,原則上都實行競爭上崗。全區實行競爭上崗的職位達113983個,占職位總數的65%,有142469人參加競爭,占幹部總數的59.7%。在推進幹部能下能出方面,區黨委制定並實行了幹部不稱職的15條認定標準,2000年至2004年全區共調整不稱職、不勝任現職幹部1887人。第三,圍繞建立科學的任用決定機制,探索民主規範的用人決策制度和辦法。在全區範圍推行市、縣黨政正職由黨委全委會無記名投票表決制度。2002年以來,區黨委在決定14個地級市黨政正職人選時,均召開了全委會進行審議,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在2002年的縣(市、區)領導班子換屆中,自治區所轄9個地級市,也全部採用這種方式決定55個縣(市、區)的黨政正職人選。玉林等市黨委試行了黨委常委會無記名投票決定幹部任免制度。幾年來,全區全面推行了幹部任前公示制度,已公示擬任廳級職務幹部344名、處級職務幹部7533名、科級職務幹部17327名。公示期滿,不予任命的廳級職務擬任人選6名、處級職務擬任人選139名、科級職務擬任人選506名,暫緩任命的142名。第四,圍繞建立科學的監督約束機制,探索規範領導幹部權力運作的制度和辦法。一是實行幹部誡勉制度。1999年以來,全區共誡勉廳級領導幹部10人、處級121人、科級700人,誡勉期滿降職使用159人、改任非領導職務96人。二是推行回復組織函詢制度。2001年至今,全區共有1053名幹部向組織回復了民眾反映的有關問題。三是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2000年以來,全區共對55名廳級幹部、964名處級幹部、5254名科級幹部和720名企業領導人員進行了審計,及時發現和糾正了少數領導幹部在經濟工作中濫用職權及管理上不規範的問題,提出了規範財務管理工作的措施,促進了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近年來,區黨委還進行了黨委常委向全委會作年度述職報告、廉潔從政報告、下級“一把手”向上級黨委報告重大事項等制度措施的試點,並在全區建立了領導幹部廉政檔案制度。同時,還進行了黨員旁聽縣(市、區)黨委常委會、鄉鎮黨委會議,黨代表質詢和評議黨委工作等試點。第五,圍繞建立激勵保障機制,探索促進幹部奮發有為的制度和辦法。區黨委大力推進幹部交流,規定市縣的黨政“一把手”、分管黨群工作的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和組織、人事、公檢法、財政部門的主要領導等10個職位,必須實行避籍交流任職,並有計畫地推行縣(市、區)領導跨地市交流,鄉鎮幹部跨縣市交流。2000—2004年,全區共交流鄉科級以上幹部31934名。全區還從建立健全激勵和保障機制入手,逐步完善幹部交流工作配套制度。第六,圍繞建立科學的培養鍛鍊機制,探索幹部健康成長的制度和辦法。區黨委於2001年明確提出,把鄉鎮和企業作為幹部成長的重要源頭和基地,堅持把大批年輕幹部放到鄉鎮和企業培養鍛鍊,並堅持從鄉鎮和企業選拔高素質的領導幹部。為了抓好這“兩個源頭”的建設,我們制定並實行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和規定。一是專門拿出編制指標,將“活水源頭”做大。實行帶編選派選調生到鄉鎮或企業鍛鍊;鄉鎮撤併時拿出一定比例的編制用於接納選調生;把選調生接納與公務員招聘結合起來,實行並軌;機關招錄的公務員中沒有基層工作經歷的,首先要安排到鄉鎮鍛鍊一年。2002年以來,共選派2600多名縣以上機關幹部到鄉鎮任職、掛職,從區內外高校挑選700多名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到鄉鎮工作,選派近7000名大學畢業生到村級組織擔任“村官”。二是堅持把有基層工作經歷作為選拔縣處級領導幹部的重要條件。明確規定,在縣處級後備幹部或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缺額時,首先要從鄉鎮幹部或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幹部中選拔和挑選。3年來,共有350多名鄉鎮優秀幹部被選拔進縣處級領導班子,60多人擔任市級黨政部門領導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