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的感悟:侃侃身後事

吃過晚飯,左右閒來無事,斜倚在沙發上,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年近五十了,快知天命的年紀,自己身體健康狀況,也感覺在走下坡路的架勢。每年單位職工查體,一千多人中,總有那么三兩個查出重疾,受現有醫學水平限制,再高明的醫生也無力回天。

每次聽聞這樣的事情,心裡難免生出一些感慨,是啊,造化弄人,生死難料,人這一生要經歷些什麼,還有最後的結局等,真的無法預測。毫無懸念地只有一點,那就是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走的歷程。既然結局如此,那該怎樣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呢?

記得以前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河北一名叫琪琪的小朋友,因先天性心臟病去世,年僅2歲。她的家人捐獻了她的眼角膜、肝臟和腎臟,共有四名患者獲得救助。據悉小琪琪是河北省年齡最小的器官捐獻者。當然,小琪琪家人的義舉,也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讚揚。

當時,看到這則新聞,不由得對自己的身後事,就有了些感慨,其實,這個疑問,自己在幾年前就曾想過。老一輩的人,信奉的是入土為安,去世以後,想盡千方百計,也會把遺骸運回老家,並埋在自己祖墳附近,還美其名曰“守祖”。而現在越來越多鄉鎮的城市化,寸土寸金,以前在老家田野中,經常看到家族式的一個個大墳堆。後來,逐漸被種地的農戶侵去了許多,變得越來越小了,有的甚至已經早已失去了印跡。

而現在迎合市場需要,每個城區幾乎都建立了新的陵園,有需求的人都可以買一塊墓地,作為去世親人永久的安居地。我們姊妹幾個,在父母去世後,考慮到回老家祭拜不方便,就把父母的墓地,安在了本縣區的陵園。每次去陵園給父母掃墓,心裡也會閃過,自己的身後事,又會是怎樣呢?

中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生是夫家人,死了也得是人家的鬼。閨女死後是不能隨娘家守祖的,而要跟隨丈夫,最終的歸宿,大都是去守著婆家的老祖宗。想想活著再也見不到父母,連死了以後也要離得遠遠的,心又開始傷感起來。

再回到開頭舉的那個例子,河北小女孩死後捐獻遺體的義舉,每次看到電視媒體上一些類似的宣傳報導,對身後遺體捐獻的人,一直懷著崇敬的心情,他們的捐出,使受捐人重獲健康,又可以延續幸福的日子。其實,自己以前也曾動過這樣的心思,想想也挺好,自己雖然永久的去了,但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換做另一種形式還留在世間,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但當自己以半是試探半是胡侃的口氣,和家人就此事交流時,竟招來家人激烈的反對。是啊,自己在家人心裡,占了舉足輕重的份量,無論是生是死,家人都不忍看我受任何傷害。既然以後我的離去已經讓他們傷心欲絕,我又何必再給他們增加一份傷痛呢!

還有,也曾聽過有的國家領導人,死後把骨灰撒入大海或高山的事例。“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人生前不一定都能飽覽河山大川,那死後可以擁抱大海、身臥青山,也是一件足夠豪氣、足夠風雅的幸事。但這個念頭實施起來也還是有一定難度,你想啊,人家領導人的骨灰,撒的時候,都有專人開著直升飛機,搞得儀式非常隆重。自己一介草民,肯定以後不會擁有那樣的排場。想想自己的骨灰,以後會像倒垃圾一樣被倒掉,心裡油然而生出怪怪的感覺。

想起多年前,老家有位伯母去世,伯父難掩傷痛,不顧兒女們的反對,從伯母骨灰盒裡抓了一小把骨灰,用手絹包好,又放在一個精緻盒子裡。至今過去近二十年了,伯父先後搬了幾次家,依然把伯母的骨灰,放在自己臥室里。伯父也早已對兒女做過叮囑,自己百年以後,要帶著這個小盒子去和伯母團聚。雖然這事確實有點駭俗,當初也引來眾鄰居的長時間的議論,但這般殷殷摯愛之情,真的讓人感動不已。

上個月,農曆“十月初一”,是祭祀先人的日子,當時我和大姐去陵園祭拜父母,大姐隨口一句:“你說等咱都老了,誰來給爹娘上墳呢,爹娘的墓地誰管……”我未加思索,立馬接道:“操那么多心幹啥,那你說秦始皇的墳,現在誰給他上?”說完這句,自己先不厚道的笑起來……雖然扯得遠,難道事實不是這樣嗎?

其實,對於身後事,人算總比不上天算,冥冥之中,對錯自有安排,又豈是你我能夠左右的?現在胡思亂想,要么是杞人憂天,要么是庸人自擾,又或許,直接是吃飽了撐的、胡言亂語,所以,還是別想那么多吧。身後事,就交給時間,愛咋地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