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課堂教學隨感:力求發展認識、發展思維、發展語言相統一

以發展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為重點,引領學生走進《蜜蜂引路》。

在這節閱讀課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三段。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閱讀過程。力求符合二年級學生認識事物和閱讀課文的心理過程。一開始,我請學生默讀整段課文,想想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和養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麼地方。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簡要標出各要素的位置。

在這一教學步驟中,把重點放在學生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上,並不單純以學生答案正確為目標。要學生說花叢在哪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說花叢在路邊,理由是課文里說“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中有許多蜜蜂。”

學生對課文所表達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深入的學習,進一步從詞句中體會列寧是怎樣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問學生列寧在路邊發現了什麼,他是怎么做的?他可能是怎樣想的?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後說,列寧在路邊發現了蜜蜂,他會這樣想,這些蜜蜂大概是那養蜂人的吧?他還會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飛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順著蜜蜂飛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文第三段,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進行有機融合與碰撞。改變了逐句問答和講解的教法,努力發展學生的認識和思維能力。

當學生深入學習了列寧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後,又讓學習回到課文的整體上來,藉助看圖,融進自己的體驗和想像,用自己的話說說列寧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找到養蜂人的。

發展認識、發展思維離不開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生閱讀理解過程語言能力的訓練不可忽視。由列寧的住處、花叢、園子等各在什麼地方說一兩句話,到圍繞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說一段話。把思維和表達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段教學中我還重視詞語教學。以“嚮導”為例,當學生懂得嚮導就是帶路的人,課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後,我問:蜜蜂真的能當嚮導,能引路嗎?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的層次,領悟到列寧有豐富的知識,靠動腦筋、想辦法,善於觀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這個特點才找到養蜂人的。不讓學生孤立地記憶詞義,而是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並通過反覆運用加深理解。這樣教,不但詞語活學,而且加深了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認識和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