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卷九十 列傳第七十八



遼東之役,攝左屯衛將軍,領御營弩手三萬人。時工部尚書宇文愷造遼水橋不成,師未得濟,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橋,二日而就。初,稠制行殿及六合城,至是,帝於遼左與賊相對,夜中施之。其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闕,面列一觀,觀下三門,比明而畢。高麗望見,謂若神功。稍加至右光祿大夫。從幸江都,遇宇文化及亂,以為工部尚書。及敗,陷於竇建德,復為工部尚書、舒國公。建德敗,歸於大唐,授少府監,卒。

又齊時有河間劉龍者,性強明,有巧思。齊後主令修三雀台稱旨,因而歷職通顯。及隋文帝踐阼,大見親委,位右衛將軍,兼將作大匠。遷都之始,與高熲參掌制度,世號為能。

大業中,有南郡公黃亘及弟兗,俱巧思絕人,煬帝每令其兄弟亘少府將作。於時改創多務,亘、兗每參典其事。凡有所為,何稠先令亘、兗立樣,當時工人莫有所損益。亘,位朝散大夫;兗,散騎侍郎。

論曰:陰陽卜祝之事,聖哲之教存焉,雖不可以專,亦不可得而廢也。徇於是者不能無非,厚於利者必有其害。《詩》、《書》、《禮》、《樂》所失也淺,故先王重其德;方術伎巧所失也深,故往哲輕其藝。夫能通方術而不詭於俗;習伎巧而必蹈於禮者,幾於大雅君子。故昔之通賢,所以戒乎妄作。晁崇、張深、殷紹、王早、耿玄、劉靈助、李順興、檀特師、由吾道榮、顏惡頭、王春、信都芳、宋景業、許遵、吳遵世、趙輔和、皇甫玉、解法選、魏寧、綦母懷文、張子信、陸法和、蔣升、強練、庾季才、盧太翼、耿詢、來和、蕭吉、楊伯醜、臨孝恭、劉祐、張胄玄等,皆魏來術藝之士也。觀其占候卜筮,推步盈虛,通幽洞微,近知鬼神之情狀,其間有不涉用於龜筴,而究人事之吉凶,如順興、檀特之徒,法和、強練之輩,將別稟數術,詎可以智識知?及江陵失守,前巧盡棄,還吳無路,入周不可,因歸事齊,厚蒙榮遇。雖竊之以叨濫,而守之以清虛,生靈所資,嗜欲鹹遣,斯亦得道家之致矣。信都芳所明解者,乃是經國之用乎?周澹、李脩、徐謇、謇兄孫之才、王顯、馬嗣明、姚僧垣、褚該、許智藏方藥特妙,各一時之美也。而僧垣診候精審,名冠一代,其所全濟,固亦多焉。而弘茲義方,皆為令器,故能享眉壽,縻好爵。老聃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於是信矣!許氏之運針石,百載可稱。寶常聲律之奇,足以追蹤牙、曠,各一時之妙也。蔣、何以剞劂見知,沒其學思,藝成為下,其近是乎?

周時,有樂茂雅以陰陽顯,史元華以相術稱,並所闕也。

《北史》 唐·李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