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軍肆敵 逼陽城三將鬥力


驛舍。公子騑使門客伏而刺之,託言暴疾。立其弟嘉為君,是
為簡公。使人報楚曰:“從晉皆髡頑之意,今髡頑已死,願聽
盟罷兵!”楚公子貞受盟而退。
晉悼公聞鄭復從楚,乃問於諸大夫曰:“今陳、鄭俱叛,
伐之何先?”荀罌對曰:“陳國小地偏,無益於成敗之數。鄭
為中國之樞,自來圖伯,必先服鄭。寧失十陳,不可失一鄭
也。”韓厥曰:“子羽識見明決,能定鄭者必此人,臣力衰智
耄,願以中軍斧鉞 ③
讓之。”悼公不許,厥堅請不已,乃從之。
韓厥告老致政,荀罌遂代為中軍元帥,統大軍伐鄭。兵至虎
牢,鄭人請盟,荀罌許之。比及晉師返旆,楚共王親自伐鄭,
復取成而歸。悼公大怒,問於諸大夫曰:“鄭人反覆,兵至則
從,兵撤復叛,今欲得其堅附,當用何策?”荀罌獻計曰:
“晉所以不能收鄭者,以楚人爭之甚力也。今欲收鄭,必先敝

楚,欲敝楚,必用‘以逸待勞’之策。”悼公曰:“何謂‘以
逸待勞’之策?”荀罌對曰:“兵不可以數動,數動則疲,諸
侯不可以屢勤,屢勤則怨。內疲而外怨,以此御楚,臣未見
其勝也。臣請舉四軍之眾,分而為三,將各國亦分派配搭。每
次只用一軍,更番出入,楚進則我退。楚退則我復進,以我
之一軍,牽楚之全軍。彼求戰不得,求息又不得,我無暴骨
之凶,彼有道塗之苦。我能亟往,彼不能亟來。如是而楚可
疲,鄭可固也。”悼公曰:“此計甚善!”即命荀罌治兵於曲梁,
三分四軍,定更番之制。荀罌登壇出令,壇上豎起一面杏黃
色大旆,上寫 “中軍元帥智”—— 他本荀氏,為何卻寫
“智”字?因荀罌偃叔侄同為大將,軍中一姓,嫌無分別。罌
父荀首食采於智,偃父荀庚自晉作三行時,曾為中行將軍,故
又以智氏,中行氏別之。自此荀罌號為智罌,荀偃號為中行
偃,軍中耳目,就不亂了。這都是荀罌的法度。壇下分立三
軍:第一軍,上軍元帥荀偃,副將韓起,魯、曹、邾三國以
兵從,中軍副將范''接應沒第二軍,下軍元帥欒黶,副將士
魴,齊、滕、薛三國以兵從,中軍上大夫魏頡接應;第三軍,
新軍元帥趙武,副將魏相,宋、衛、?三國以兵從,中軍下
大夫荀會接應。
荀罌傳令:第一次上軍出征,第二次下軍出征,第三次
新軍出征。中軍兵將,分配接應,周而復始。但取盟約歸報,
便算有功,更不許與楚兵交戰。公子楊乾,乃悼公之同母弟,
年方一十九歲,新拜中軍戎御之職,血氣方剛,未經戰陣。聞
得治兵伐鄭,磨拳擦掌,巴不得獨當一隊,立刻上前廝殺。不
見智罌點用,心中一股銳氣,按納不住,遂自請為先鋒,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