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國


諸舍人皆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天下莫敢抗,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①,獨畏一廉將軍哉?
顧吾念之,強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勢不俱生,秦人聞之,必乘間而侵趙。吾所以強顏引避者,國計為重,而私仇為輕也。”舍人等乃嘆服。
未幾,藺氏之舍人,與廉氏之客,一日在酒肆中,不期而遇,兩下爭坐。藺氏舍人曰:“吾主君以國家之故,讓廉將軍;吾等亦宜體主君之意,讓廉氏客。”於是廉氏益驕。河東人虞卿游趙,聞藺氏舍人述相如之語,乃說趙王曰:“王今日之重臣,非藺相如廉頗乎?”王曰:“然。”虞卿曰:“臣聞前代之臣,師師濟濟,同寅協恭,以治其國。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夫藺氏愈益讓,而廉氏不能諒其情。廉氏愈益驕,而藺氏不敢折其氣。在朝則有事不共議,為將則有急不相恤,臣竊為大王憂之!臣請合廉、藺之交,以為大王輔。”趙王曰:“善。”
虞卿往見廉頗,先頌其功,廉頗大喜。虞卿曰:“論功則無如將軍矣。論量則還推藺君。”廉頗勃然曰:“彼懦夫以口舌取功名,何量之有哉?”虞卿曰:“藺君非懦士也,其所見者大。”因述相如對舍人之言,且曰:“將軍不欲託身於趙則已,若欲託身於趙,而兩大臣一讓一爭,恐盛名之歸,不在將軍也。”廉頗大慚曰:“微先生之言,吾不聞過。吾不及藺805第九 十 六 回 ①駑:才能低劣。
君遠矣。”因使虞卿先道意於相如,頗肉袒負荊①,自造於藺氏之門,謝曰:“鄙人志量淺狹,不知相國能寬容至此,死不足贖罪矣!”因長跪庭中。相如趨出引起曰:“吾二人比肩事主,為社稷臣,將軍能見諒,已幸甚,何煩謝為。”廉頗曰:“鄙性粗暴,蒙君見容,慚愧無地!”因相持泣下。相如亦泣。
廉頗曰:“從今願結為生死之交,雖刎頸不變!”頗先下拜,相如答拜。因置酒筵款待,極歡而罷。後世稱刎頸之交,正謂此也。無名子有詩云:引車趨避量誠洪,肉袒將軍志亦雄。
今日紛紛競門戶,誰將國計置胸中!
趙王賜虞卿黃金百鎰,拜為上卿。
是時,秦大將軍白起擊破楚軍,收郢都。置南郡。楚頃襄王敗走,東保於陳。大將魏冉復攻取黔中,置黔中郡,楚益衰削。乃使太傅黃歇,待太子熊完,人質於秦以求和。白起等復攻魏,至於大梁。梁遣大將暴鳶迎戰,敗績,斬首四 萬,魏獻三城以和。秦封白起為武安君。未幾,客卿胡傷復攻魏,敗魏將芒卯,取南陽,置南陽郡。秦王以賜魏冉,號為穰侯。復遣胡傷帥師二十萬伐韓,圍閼與。韓厘王遣使求救於趙。趙惠文王聚集群臣商議:“韓可救與否?”藺相如、廉頗、樂乘皆言:“閼與道險且狹,救之不便。”平原君趙勝曰:“韓、魏唇齒相蔽,不救則還戈即向趙矣!”趙奢嘿然無言。趙王獨問之,奢對曰:“道險且狹,譬如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905藺相如兩屈秦王馬服君單解韓國①肉袒:赤膊。負荊:背柴。
勝。”趙王乃選軍五萬,使奢帥之救韓。出邯鄲東門三十里,傳令立壁壘下寨。安插已定,又出令曰:“有言及軍事者斬!”
閉營高臥,軍中寂然。秦軍鼓譟勒兵,聲如震霆,閼與城中,屋瓦皆為振動。軍吏一人來報,秦兵如此恁般……。趙奢以為犯令,立斬之以徇。留二十八日不行,日使人增壘#f溝,為自固計。
秦將胡傷,聞有趙兵來救,不見其來,再使諜人探聽,報云:“趙果有救兵,乃大將趙奢也。出邯鄲城三十里,即立壘下寨不進。”胡傷未信,更使親近左右,直入趙軍,謂趙奢曰:“秦攻閼與,旦暮且下矣,將軍能戰,即速來!”趙奢曰:“寡君以鄰邦告急,遣某為備,某何敢與秦戰乎?”因具酒食厚款之,使周視壁壘。秦使者還報胡傷,胡傷大喜曰:“趙兵去國才三十里,而堅壁不進,乃增壘自固,已無戰情,閼與必為吾有矣。”遂不為御趙之備,一意攻韓。趙奢既遣秦使,約三 日,度其可至秦軍,遂出令選騎兵善射慣戰者萬人為前鋒,大軍在後,銜枚卷甲,晝夜兼行。二日一夜及韓境,去閼與城十五里,復立軍壘。胡傷大怒,留兵一半圍城,悉起老營之眾,前來迎敵。趙營軍士許曆書一簡,上為“請諫”二字,跪於營前。趙奢異之,命刊①去前令,召人曰:“汝欲何言?”許歷曰:“秦人不意趙師卒至,此其來氣盛。元帥必厚集其陣,以防衝突,不然必敗。”趙奢曰:“諾。”即傳令列陣以待。許015第九 十 六 回 ①刊: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