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 王漁翁舍鏡崇三寶 白水僧盜物喪雙生


俗語說得好“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王甲撥天家事弄得精光。思量道:“我當初本是窮人,只為得了寶鏡,以致日遇橫財,如此富厚。若是好端端放在家中,自然日長夜大,那裡得個窮來?無福消受,卻沒要緊的,舍在白水寺中了。而今這寺里好生興旺,卻教我仍受貧窮,這是那裡說起的事?”夫妻兩個,互相埋怨道:“當初是甚主意,怎不阻當一聲?”王甲道:“而今也好處,我每又不是賣絕與他,是白白捨去供養的。今把實情告訴住持長老,原取了來家。這須是我家的舊物,他也不肯不得。若怕佛天面上不好看,等我每照舊豐富之後,多出些布施,莊嚴三寶起來,也不為失信行了。”妻子道:“說得極是,為甚么睜著眼看別人富貴,自己受窮?作急去取了來,不可遲。”商議已定,明日王甲逕到峨眉山白水禪院中來。昔日輕施重寶,是個慷慨有量之人;今朝重想舊蹤,無非窮促無聊之計。一般檀越,貧富不曰總是登臨,音樂頓別。
且說王甲見了住持法輪,說起為舍鏡傾家,目前無奈只得來求還原物。王甲一里雖說,還怕法輪有些甚么推故。不匡法輪見說,毫無難色,欣然道:“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來取,理之當然。小僧前日所以毫不與事,正為後來必有重取之日,小僧何苦又在裡頭經手?小僧出家人,只這個色身,尚非我有,何況外物乎?但恐早晚之間,有些不測,或被小人偷盜去了,難為檀越好情,見不得檀越金面。今得物歸其主,小僧睡夢也安,何敢吝惜!”遂分付香積廚中辦齋,管待了王甲已畢,卻令王甲自上佛座,取了寶鏡下來。王甲捧在手中,反覆仔細轉看,認得舊物宛然,一些也無疑心。拿回家裡來,與妻子看過,十分珍重收藏起了。指望一似前日,財物水一般湧來。豈知一些也不靈驗,依然貧困,時常拿出鏡子來看看,光彩如舊,毫不濟事。嘆道:“敢是我福氣已過,連寶鏡也不靈了?“夢裡也不道是假的,有改字陳朝駙馬詩為證:
鏡與財俱去,鏡歸財不歸。
無復珍奇影,空留明月輝。
王甲雖然寶藏鏡子,仍舊貧窮。那白水禪院只管一日興似一日。外人聞得的,盡疑心道:“必然原鏡還在僧處,所以如此。”起先那鑄鏡匠人打造時節,只說寺中住持無非看樣造鏡,不知其中就裡。今見人議論。說出王家有鏡聚寶,舍在寺中被寺僧偷過,致得王家貧窮寺中豐富一段緣由,匠人才省得前日的事,未免對人告訴出來。聞知的越恨那和尚欺心了。卻是王甲有了一鏡,雖知是假,那從證辨?不好再向寺中爭論得,只得吞聲忍氣,自恨命薄。妻子叫神叫佛,冤屈無伸,沒計奈何。法輪自謂得計,道是沒有盡藏的,安然享用了。
看官,你道若是如此做人落得欺心,到反便宜,沒個公道了。怎知:量大福亦大,機深禍亦深!法輪用了心機,藏了別人的寶鏡自發了家,天理不容,自然生出事端來。漢嘉來了一個提點刑獄使者,姓渾名耀,是個大貪之人。聞得白水寺僧十分富厚,已自動了頑涎。後來察聽聞知有鏡聚寶之說,想道:“一個僧家要他上萬上千,不為難事。只是萬千也有盡時,況且動人眼目。何如要了他這鏡,這些財富盡跟了我走,豈不是無窮之利?亦且只是一件物事,甚為穩便。”當下差了一個心腹吏典,叫得宋喜,特來白水禪院問住持要借寶鏡一看。只一句話,正中了法輪的心病,如何應承得?回吏典道:“好交提控得知,幾年前有個施主,曾將古鏡一面舍在佛頂上,久已討回去了。小寺中那得有甚么寶鏡?萬望提控回言一聲。”宋喜道:“提點相公坐名要問這寶鏡,必是知道些甚么來歷的,今如何回得他?”法輪道:“委實沒有,叫小僧如何生得出來?”宋喜道:“就是恁地時,在下也不敢回話,須討喧怪!”法輪曉得他作難,寺里有的是銀子,將出十兩來送與吏典道:“是必有煩提控回一回,些小薄意,勿嫌輕鮮!”宋喜見了銀子,千歡萬喜道:“既承盛情,好歹替你回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