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


得?有詩為證:
“冉冉綠陰密,風輕燕引雛;新荷翻沼 ,修竹漸扶蘇。芳草連天碧,山花遍地鋪;溪
邊蒲劍插,榴火壯行圖。何時了王事,鎮日醉呼盧。”
話說張山人馬,一路晚住曉行,也受了些飢餐渴飲;鞍馬賓士,不一日來到西岐北門。
左右報入行營:“稟元帥!前哨人馬,已至西岐北門。”張山傳令安營,一聲炮響,三軍吶
喊,絞起中軍帳來,張山坐定。只見錢保、李錦上帳叄謁,錢保曰:“兵行百里,不戰自
疲,請主帥定奪。”張山謂二將曰:“將軍之言甚善。姜尚乃智謀之士,不可輕敵;況吾師
遠來,利在速戰,今日暫歇息軍士,吾明日自有調用。”二將應諾而退。且言子牙在西岐,
日日與眾門人共議拜將之事,命黃飛虎督造大紅 幟,不要雜色。黃飛虎曰:“ 號乃三軍眼
目, 分五色,原為按五方之位次,使三軍之左右,前後進退攻擊之法,不得錯亂隊伍。若
純是一色紅 ,則三軍不知東西南北,何以知進退趨避之方?猶恐不便,或其中另有妙用,
乞丞相一一教之。”子牙笑曰:“將軍實不知其故耳;紅者火也,今主上所居之地,乃是西
方,此地原是屬金,寒金非借火煉,豈能有用?此正相生相剋之道,可於 上另安號帶,須
按青、黃、赤、白、黑五色,使三軍各自認識,自然不能亂淆。又使敵軍一望生疑,莫知其
故,自然致敗。兵法云:“疑則生亂。”正此故耳,又何不可之有?”黃飛虎打躬謝曰:
“丞相妙算如神!”子牙又令辛甲造軍器,只見天下諸侯,又約會西岐,請武王伐紂,會兵
於孟津。子牙忙與眾將官商議。只恐武王不肯行,眾人正遲疑間,只見探事報入相府來報子
牙曰:“商朝有人馬在北門安營,主將乃三山關總兵張山。”子牙聽說,忙問鄧九公曰:
“張山用兵如何?”鄧九公曰:“張山原是末將交代官,此人乃一勇之將耳。”正話之問,
又報:“有將請戰。”子牙傳令:“誰去走一遭?”鄧九公欠身:“末將願往。”領令出
城,見一將如一輪火軍,滾至軍前,怎見得打扮驍勇?有贊為證:
頂上金冠分鳳翅,黃金鎧掛龍鱗砌;大紅袍上繡團花,絲鸞寶帶吞頭異。腰下常懸三尺
鋒,打陣銀錘如猛鷲,攛山跳澗紫驊騮,斬將綱刀生殺氣。一心分免紂王憂,萬古流傳在史
記。
話說鄧九公馬至軍前,看來者乃是錢保也。鄧九公大叫曰:“錢將軍你且回去,請張山
出來,吾與他自有話說。”錢保指九公大罵曰:“反賊!紂王有何事負你,朝廷拜你為大
將,寵任非輕,不思報恩,一旦投降叛逆,其狗彘不如,尚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鄧九
公被數語罵得滿面通紅,亦罵曰:“錢保!料你一匹夫,有何能處,敢出此大言?你比聞太
師何如?況他也不過如此,早受吾一刀,免致三軍受苦。”言罷縱馬舞刀直取錢保。錢保手
中刀急架相還,二馬盤鏇,看一場大戰。怎見得?
二將坐鞍鞽,征雲透九霄;急取壺中箭,忙撥紫金鏢。只一個興心安社稷,那一個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