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



國皇星,大而赤,狀類南極。所以,其下起兵。兵強,其沖不利。

昭明星,大而白,無角,乍上乍下。所出國,起兵多變。

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星。其狀類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黃。

六賊星,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有光。

司詭星,出正西,西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鹹漢星,出正北,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

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沖不利。

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維臧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所見下,有亂者亡,有德者昌。

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所燭,城邑亂。

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

星者,金之散氣,其本曰人。星眾,國吉,少則凶。漢者,亦金散氣,其本曰水。星多,多水,少則旱,其大經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住者,兵發其下。

天狗,狀如大流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墜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銳見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

格澤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銳。其見也,不種而獲。不有土功,必有大客。

蚩尤之旗,類彗而後曲,象旗。見則王者征伐四方。

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色,象伏鱉。

枉矢,狀類大流星,蛇行而蒼黑,望如有毛目然。

長庚,廣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起兵。

星墜至地,則石也。

天暒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

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南至牽牛,去北極遠;東至角,西至婁,去極中。夏至至於東井,北近極,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尺五寸八分。冬至至於牽牛,遠極,故晷長;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婁、角,去極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長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極遠近之差,晷景長短之制也。去極遠近難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陽也。陽用事則日進而北,晝進而長,陽勝,故為溫暑;陰用事則日退而南,晝退而短,陰勝,故為涼寒也。故日進為暑,退為寒。若日之南北失節,晷過而長為常寒,退而短為常奧。此寒奧之表也,故曰為寒暑。一曰,晷長為潦,短為旱,奢為扶。扶者,邪臣進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餘。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秋、秋分,西從白道;立冬、冬至,北從黑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然用之,一塊房中道。青赤出陽道,白黑出陰道。若月失節度而妄行,出陽道則旱風,出陰道則陰雨。

凡君行急則日行疾,君行緩則日行遲。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為候。日東行,星西轉,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牽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則星西轉疾,事勢然也。故過中則疾,君行急之感也;不及中則遲,君行緩之象也。

至月行,則以晦朔決之。日冬則南,夏則北;冬至於牽牛,夏至於東井。日之所行為中道,月、五星皆隨之也。

箕星為風,東北之星也。東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東北喪朋,及《巽》在東南,為風;風,陽中之陰,大臣之象也,其星,軫也。月去中道,移而東北入箕,若東南入軫,則多風。西方為雨;雨,少陰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畢,則多雨。故《詩》雲“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星傳》曰“月入畢則將相有以家犯罪者”,言陰盛也。《書》曰“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言失中道而東西也。故《星傳》曰:“月南入牽牛南戒,民間疾疫;月北入太微,出坐北,若犯坐,則下人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