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志第三十 輿服下



佩雙印,長寸二分,方六分。乘輿、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學弟子皆以象牙。上合絲,乘輿以縢貫白珠,赤罽蕤,諸侯王以下以綔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質。刻書文曰:“正月剛卯既決,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癉,莫我敢當。疾日嚴卯,帝令夔化,慎爾周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凡六十六字。

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太皇太后、皇太后,其綬皆與乘輿同,皇后亦如之。

長公主、天子貴人與諸侯王同綬者,加特也。

諸國貴人、相國皆綠綬,三采,綠紫紺,淳綠圭,長二丈一尺,二百四十首。

公、侯、將軍紫綬,二采,紫白、淳紫圭,長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服紫綬。

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三采,青白紅,淳青圭,長丈七尺,百二十首。自青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縌者,古佩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紫綬以上,縌綬之間得施玉環鐍雲。

千石、六百石黑綬,三采,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四百石、三百石長同。

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一采,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自黑綬以下,縌綬皆長三尺,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

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係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首多者系細,少者系粗,皆廣尺六寸。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剪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后謁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

貴人助蠶服,純縹上下,深衣制。大手結,墨玳瑁,又加簪珥。長公主見會衣服,加步搖,公主大手結,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入廟佐祭者皂絹上下,助蠶者縹絹上下,皆深衣制,緣。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蠶衣為朝服。

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錦綺羅縠繒,采十二色,重緣袍。特進、列侯以上錦繒,采十二色。六百石以上重練,采九色,禁丹紫紺。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絳黃紅綠。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黃紅綠。賈人,緗縹而已。

公、列侯以下皆單緣襈,制文繡為祭服,自皇后以下,皆不得服諸古麗圭襂閨緣加上之服。建武、永平禁絕之,建初、永元又復中重,於是世莫能有制其裁者,乃遂絕矣。

凡冠衣諸服,旒冕、長冠、委貌、皮弁、爵弁、建華、方山、巧士,衣裳文繡,赤舄,服絇履,大佩,皆為祭服,其餘悉為常用朝服。唯長冠,諸王國謁者以為常朝服雲。宗廟以下,祠祀皆冠長冠,皂繒袍單衣,絳緣領袖中衣,絳褲襪,五郊各從其色焉。

贊曰:車輅各庸,旌旂異局。冠服致美,佩紛璽玉。敬敬報情,尊尊下欲。孰夸華文,匪豪麗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