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志第十三 五行一



桓帝之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賣印自有平,不辟豪賢及大姓。”案到延熹之末,鄧皇后以譴自殺,乃以竇貴人代之,其父名武字游平,拜城門校尉。及太后攝政,為大將軍,與太傅陳蕃合心戮力,惟德是建,印綬所加,鹹得其人,豪賢大姓,皆絕望矣。

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曰:“茅田一頃中有井,四方纖纖不可整。嚼復嚼,今年尚可後年鐃。”案《易》曰:“拔茅茹以其匯,征吉。”茅喻群賢也。井者,法也。於時中常侍管霸、蘇康憎疾海內英哲,與長樂少府劉囂、太常許詠、尚書柳分、尋穆、史佟、司隸唐珍等,代作唇齒。河內牢川詣闕上書:“汝、潁、南陽,上采虛譽,專作威福;甘陵有南北二部,三輔尤甚。”由是傳考黃門北寺,始見廢閣。茅田一頃者,言群賢眾多也。中有井者,言雖厄窮,不失其法度也。四方纖纖不可整者,言奸慝大熾,不可整理。嚼復嚼者,京都飲酒相強之辭也。言食肉者鄙,不恤王政,徒耽宴飲歌呼而已也。今年尚可者,言但禁錮也。後年鐃者,陳、竇被誅,天下大壞。

桓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白蓋小車何延延。河間來合諧,河間來合諧!”案解犢亭屬饒陽河間縣也。居無幾何而桓帝崩,使者與解犢侯皆白蓋車從河間來。延延,眾貌也。是時御史劉儵建議立靈帝,以儵為侍中,中常侍侯覽畏其親近,必當間己,白拜儵泰山太守,因令司隸迫促殺之。朝廷少長,思其功效,乃拔用其弟郃,致位司徒,此為合諧也。

靈帝之末,京都童謠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案到中平六年,史侯登躡至尊,獻帝未有爵號,為中常侍段珪等數十人所執,公卿百官皆隨其後,到河上,乃得來還。此為非侯非王上北芒者也。

靈帝中平中,京都歌曰:“承樂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帶金紫董逃,行謝恩董逃,整車騎董逃,垂欲發董逃,與中辭董逃,出西門董逃,瞻宮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絕董逃,心摧傷董逃。”案“董”謂董卓也,言雖跋扈,縱其殘暴,終歸逃竄,至於滅族也。

獻帝踐祚之初,京都童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為董,十日卜為卓。凡別字之體,皆從上起,左右離合,無有從下發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也。不得生者,亦鏇破亡。

建安初,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言自中興以來,荊州無破亂,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至此逮八九年。當始衰者,謂劉表妻當死,諸將並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言十三年表又當死,民當移詣冀州也。

順帝陽嘉元年十月中,望都蒲陰狼殺童兒九十七人。時,李固對策,引京房《易傳》曰“君將無道,害將及人,去之深山以全身,厥妖狼食人”。陛下覺寤,比求隱滯,故狼災息。

靈帝建寧中,群狼數十頭入晉陽南城門齧人。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