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


大漢是治,與天意合。吏譯平端,不從我來。聞風向化,所見奇異。多賜繒布,甘美酒食。昌樂肉飛,屈伸悉備。蠻夷貪薄,無所報嗣。願主長壽,子孫昌熾!
次章為“遠夷慕德歌”,歌云:
蠻夷所處,日入之部。慕義向化,歸日出主。聖德深恩,與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溫時適,部人多有。涉危歷險,不遠萬里。去俗歸德,心向慈母。
末章為“遠夷懷德歌”,歌云:
荒服之外,土地磽确。食肉衣皮,不見鹽谷。吏譯傳風,大漢安樂。攜負歸仁,觸冒險狹。高山岐峻,緣崖磻石。木薄發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長願臣僕!
白狼以外,又有槃木等百餘部落,俱在西南寨外,素與中國不相往來,至此皆舉種稱臣,奉獻方物。端的是東都昌盛,不讓西京。小子有詩詠道:
哀牢內附白狼歸,萬里蠻荒仰漢威;
讀罷夷歌三迭曲,炎劉火德慶重輝。
南夷既已歸附,乃更從事西戎,又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底定前功。欲知此人為誰,待至下回發表。
哀牢為西南夷之一部,龍種之說,實屬訛傳。彼夷人未知文教,數典忘祖,故誕言以誇示部眾耳。《班書》雖援有聞必錄之例,但以訛傳訛,愈足滋惑。近儒謂中國無信史,說雖過甚,要亦不能無譏。歷代史家,首推遷固,彼且如此,遑論自鄶以下乎?祭彤等四路出兵,無功而返,彤竟因此坐罪,嘔血致死,論者惜之。廉范獨以寡擊眾,有卻敵之大功,而且歷任郡守,迭著循聲,此正當亟為褒揚,風勵後世。較諸梁鴻井春諸人,第知正己,未及正人者,固尤為有關世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