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國志》卷十(下)



▲元修敦重,威惠實亮。 

張則,字元修,南鄭人也。為牂柯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巂夷謀欲反,畏則換臨其郡,相諫而止,號曰“臥虎”。以伐狄勛,遷護羌校尉,徵拜扶風,又換臨桂陽,皆平盜賊。巴郡板楯反,拜降集校尉,鎮漢中。徙涼州刺史,又為魏郡太守,所在稱治。靈帝崩後,大將軍袁紹表為長史,不就,丞相曹公拜度遼將軍。

▲子雅溫恭,見察文方。 

趙宣字子雅,南鄭人也。出自寒微,以溫良博雅,太守犍為楊文方深器異之,遂察孝廉。官至犍為太守。

▲二珪琬琰,三辰懸望。 

趙瑤字元珪,琰字稚珪,凡七兄弟,宣子也,皆以令德著聞。瑤少有公望,始為緱氏,袁、趙二公相與書曰:“趙瑤在緱氏,猛虎歸跡。百里均爾,昇平何難?”遷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溫謂之曰:“昔第五伯魚從蜀郡為司空,掃吾第以侍足下矣。”瑤曰:“諾。”尋換廣漢,卒。琰始為青州刺史,於廳前置大器盛水,貴要有托書,悉投於水,部下清肅。徙梁相,徵拜尚書,不就,卒。

▲仲卿報友,行義以理。 

陳綱,字仲卿,成固人也。少與同郡張宗受學南陽,以母喪歸。宗為安眾劉元所殺。綱免喪,往復之。值元醉臥,還,須醒乃殺之,自拘有司。會赦,免。三府並辟,舉茂才,拜弘農太守。初至,有兄弟自相責引退,是後無訟者。在官九年卒。天子痛惜,賜家錢四十萬。

▲伯度玄鏡,榮辱屑己。 

李法,字伯度,南鄭人也。桓帝時為侍中、光祿大夫。數亢表宦官太盛,椒房太重;史官記事,無實錄之才,虛相褒述,必為後笑。帝怒,免為庶人,恬然以咎失為己責。久之,徵拜汝南太守,遷司隸校尉,湛然無自得之容。

▲德公在林,懸象垂晷。既沖雲清,荀、張儀準。 

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時,二兄亦死。燮為姊所遣,隨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傭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延熹二年,梁冀誅後,月經陽道,暈五車。史官上書:“昔有大星升漢而西,捲舌揚芒迫月,熒惑犯帝座,則有大臣枉誅。星在西方,太尉固應之。今暈如之,宜有赦命,錄其遺嗣,以除此異。”於是下赦,燮得返舊。四府並辟,公車徵議郎。與趙元珪、潁川賈偉節、荀慈明、南陽張伯慎為友。伯慎為潁川太守,與慈明交相論言,偉節與焉,京師以為臧否。伯慎問趙元珪曰:“德公所言何?”元珪曰:“無言也。”伯慎追嘆曰:“當如德公,兒輩徒靡沸耳!”慈明亦寤而心變。拜安平相。王為黃巾所沒,得出,天子復封之。燮以為不可,果敗。遷京兆尹。時人為之語曰:“李德公,父不欲立帝,子不欲立王。”

▲伯台處諫,帥言亢盡。末命防萌,妙睹玄揆。 

陳雅,字伯台,成固人也。靈帝時為諫大夫。閹宦用事,上疏曰:“昔孝和帝與中常侍鄭眾謀誅大將軍竇憲,由是宦官秉權。安帝幼沖,和熹太后兄大將軍鄧騭輔政。太后適崩,中常侍江京等殺騭。安帝登遐,黃門孫程又殺車騎將軍閻顯。孝桓帝又與中常侍單超等共誅大將軍梁冀。陛下即祚,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尚書令尹勛等欲誅宦官,絕其奸擅,盡忠王室,建萬世策。機事不密,為中常侍朱瑀等所殺。此即陛下所見。今宦官強盛,威傾人主,天下鉗口,莫敢言者,海內怨望,妖孽並作,四方兵起,萬姓辛苦。陛下尚可以安,柰後嗣何?”帝不省納,出為巴郡太守,年七十五卒。臨終,戒其子曰:“期運推之,天下將大亂,雄夫力爭。無以貨財為意。吾亡,依山薄葬。”亡歲餘,靈帝崩,大將軍何進復為黃門所殺,海內果亂,終成三國也。

▲孟度邵允。 

閻憲,字孟度,成固人也。名知人。為綿竹令,以禮讓為化,民莫敢犯。男子杜成夜行,得遺物一囊,中有錦二十五匹,求其主還之,曰:“縣有明君,何敢負其化。”童謠歌曰:“閻尹賦政,既明且昶。去苛去辟,動以禮讓。”遷蜀郡,吏民涕泣,送之以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