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九思所守清約,然急於進取,一切以功利為務,率意任情不恤百姓。詔檢括官田,凡地名疑似者,如皇后店、太子莊、燕樂城之類,不問民田契驗,一切籍之,復有鄰接官地冒占倖免者。世宗聞其如是,召還戒之曰:“如遼時支撥地土,及國初元帥府拘刷民間指射租田,近歲冒為己業,此類當拘籍之。其餘民田,一旦奪之則百姓失業,朕意豈如此也。”轉御史中丞。九思言屯田猛安人為盜征償,家貧輒賣所種屯地。凡家貧不能征償者,止令事主以其地招佃,收其租入,估賈與征償相當,即以其地還之。臨洮尹完顏讓亦論屯田貧人征償賣田,乞用九思議,詔從之。

遷工部尚書。年高,愈自用,上謂左丞張汝弼曰:“九思耄矣,頗執強自用,欲令外補,何如?”於是,九思男若拙為尚書省令史,冒填詔敕,事覺,亡命。汝弼因奏其事,上曰:“九思豈不知若拙處邪?可免其官,捕若拙,獲日授職。”九思聞命惶懼,因感疾,卒。

高衎,字穆仲,遼陽渤海人。敏而好學,自少有能賦聲,同捨生欲試其才,使一日賦十題戲之,衎執筆怡然,未暮,十賦皆就,彬彬然有可觀。年二十六登進士第,乞歸養,逾二年方調漷陰丞。召為尚書省令史,除右司都事。母喪去官,起復吏部員外郎,攝左司員外郎。

王彥潛、常大榮、李慶之皆在吏部選中,吏部擬彥潛、大榮皆進士第一,次當在慶之上,彥潛洺州防禦判官,大榮臨海軍節度判官,慶之瀋州觀察判官。左司郎中賈昌祚挾私,欲與慶之洺州,詭曰:“洺雖佳郡,防禦幕官在節鎮下。”乃改擬彥潛臨海軍,大榮瀋州,慶之洺州。慶之初赴選,昌祚以慶之為會試詮讀官,而慶之弟慶云為尚書省令史,多與權貴游,海陵心惡之,嘗謂左右司“昌祚必與慶之善闕”。大奉國臣者,遼陽人,永寧太后族人,先為東京警巡院使,以贓免去,欲因太后求見,海陵不許。衎與奉國臣有鄉里舊,擬為貴德縣令。海陵大怒,於是昌祚、衎、吏部侍郎馮仲等,各杖之有差,慶雲決杖一百五十,罷去。未幾,仲、昌祚、慶雲皆死,衎降為清水縣主簿,兵部員外郎攝吏部主事楊邦基降宜君縣主簿,吏部主事宋仝降漷陰縣主簿,尚書省知除楊伯傑,降閭陽縣主簿。

居二年,為大理司直,遷戶部員外郎,同知中都都轉運使,太常少卿,吏部郎中。大定初,轉左司郎中。世宗孜孜求諫,群臣承順旨意,無所匡正,上曰:“朕初即位,庶政多未諳悉,實賴將相大臣同心輔佐。百姓且上書言事,或有所補。夫聽斷獄訟,簿書期會,何人不能,如唐、虞之聖,猶曰‘稽於眾,捨己從人’。正隆專任獨見,不謀臣下,以取敗亂。卿等其體朕意。”使潔傳詔台省百司曰:“凡上書言事,或為有司沮遏,許進表以聞。”

遷吏部尚書。每季選人至,吏部托以檢閱舊籍,謂之檢卷,有滯留至後季猶不得去者。衎三為吏部,知其弊,歲余銓事修理,選人便之。五年,為賀宋國生日使,中道得疾,去職。大定七年,卒。

楊邦基,字德懋,華陰人。父綯,宋末為易州州佐。宗望伐宋,蔡靖以燕山降,易州即日來附,綯被殺,邦基年十餘歲,匿僧舍中,得免。既長,好學。天眷二年,登進士第,調灤州軍事判官,遷太原交城令。太原尹徒單恭貪污不法,託名鑄金佛,命屬縣輸金,邦基獨不與。徒單恭怒,召至府,將以手持鐵拄杖撞邦基面,邦基不動。秉德廉察官吏,尹與九縣令皆免去,邦基以廉為河東第一,召為禮部主事。以兵部員外郎攝吏部差除,坐銓注李慶之、大奉國臣,與高衎等皆貶官,邦基降坊州宜君簿。轉高密令。大定初,尚書省擬邦基刑部郎中,世宗曰:“縣官即除郎中,如何?”太師張浩對曰:“邦基前為兵部員外郎矣,且其人材可用。”上許之。改太府少監,知登聞檢院,為秘書少監,遷翰林直學士,再遷秘書監兼左諫議大夫,修起居注。中都警巡使張子衍與邦基姻家,子衍道中遇皇太子衛仗,立馬市門不去傘,衛士訶之,子衍以鞭鞭衛士訶己者。御史台劾奏子衍,邦基見台官為子衍求解,及入見顯宗,求脫子衍罪。詔削子衍官兩階。邦基坐削官一階,出為同知西京留守事,徙山東東路轉運使,永定軍節度使,致仕。大定二十一年,卒。邦基能屬文,善畫山水人物,尤以畫名當世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