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海陵召為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天德二年,丁母憂。起復參知政事,進拜尚書右丞。天德三年,廣燕京城,建設宮室。浩與燕京留守劉筈、大名尹盧彥倫監護工作,命浩就擬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詔發燕京五百里內醫者,使治療,官給藥物,全活多者與官,其次給賞,下者轉運司舉察以聞。

貞元元年,海陵定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改析津府為大興府。浩進拜平章政事,賜金帶玉帶各一,賜宴於魚藻池。浩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給復十年,以實京城,從之。拜尚書右丞相兼侍中,封潞王,賜其子汝霖進士及第。未幾,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魯國公。表乞致仕。海陵曰:“人君不明,諫不行,言不聽,則宰相求去。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則求去。卿於二者何居?”浩對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養病之地也,是以求去。”不許。

海陵欲伐宋,將幸汴,而汴京大內失火,於是使浩與敬嗣暉建設南京宮室。浩從容奏曰:“往歲營治中都,天下樂然趨之。今民力未復,而重勞之,恐不似前時之易成也。”不聽。浩朝辭,海陵問用兵利害。浩不敢正諫,乃婉詞以對,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觀天意,欲絕趙氏久矣。”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對曰:“趙構無子,樹立疏屬,其勢必生變,可不煩用兵而服之。”海陵雖喜其言,而不能從也。浩至汴,海陵時時使宦者梁珫來視工役,凡一殿之成,費累巨萬。珫指曰:“某處不如法式。”輒撤之。浩不能抗而與之均禮。汴宮成,海陵自燕來遷居之。浩拜太傅、尚書令,進封秦國公。

海陵至汴,累月不視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諸將。浩欲奏事,不得見。會海陵遣周福兒至浩家,浩附奏曰:“諸將皆新進少年,恐誤國事。宜求舊人練習兵者,以為千戶謀克。”而海陵部署已定,惡聞其言,乃杖之。海陵自將發汴京,皇后、太子居守。浩留治尚書省事。

世宗即位於遼陽,揚州軍變,海陵遇害。都督府使使殺太子光英於南京。浩遣戶部員外郎完顏謀衍上賀表。明年二月,浩朝京師,入見。世宗謂曰:“朕思天位惟艱,夙夜惕懼,不遑寧處。卿國之元老,當戮力贊治,宜令後世稱揚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俄拜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世宗曰:“卿在正隆時為首相,不能匡救,惡得無罪。建設兩宮,殫竭民力,汝亦嘗諫,故天下不以咎汝,惟怨正隆。而卿在省十餘年,練達政務,故復用卿為相,當自勉,毋負朕意。”浩頓首謝。居數日,世宗謂浩曰:“卿為尚書令,凡人材有可用者,當舉用之。”浩舉紇石烈志寧等,其後皆為名臣。

浩有疾,在告者久之。遣左司郎中高衎及浩侄汝弼宣諭。浩力疾入對,即詔入朝毋拜,許設座殿陛之東,若有咨謀,然後進對。或體中不佳,不必日至省中,大政可就第裁決。浩雖受詔,然每以退為請。三年夏,復申前請。乃除判東京留守。疾不能赴任,因請致仕。

初,近侍有欲罷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浩入見,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有。”曰:“誰歟?”浩曰:“秦始皇。”上顧左右曰:“豈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

是歲,薨。上輟朝一日。詔左宣徽使趙興祥率百官致奠,賻銀千兩、重彩五十端、絹五百匹。謚曰文康。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廟廷。泰和元年,圖像衍慶宮。子汝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

汝霖字仲澤,少聰慧好學,浩嘗稱之曰:“吾家千里駒也。”貞元二年,賜呂忠翰榜下進士第,特授左補闕,擢大興縣令,再遷禮部員外郎、翰林待制。大定八年,除刑部郎中,召見於香閣,諭之曰:“卿以待制除郎中,勿以為降。朕以刑部闕漢官,故以授卿。且卿入仕未久,姑試其能耳。如職事修舉,當有升擢。爾父太師以戶部尚書升諸相位,由崇德大夫躐遷金紫,卿所自見也。當既厥心,無忝乃父。”明年,授太子左諭德兼禮部郎中。

先是,知登聞檢院王震改禮部郎中,世宗諭宰臣曰:“此除未允人望,禮官當選有學術士,如張汝霖者可也。”於是,命汝霖兼之而除震別職。擢刑部侍郎。以憂解,起復為太子詹事,遷太子少師兼御史中丞。世宗召謂曰:“卿嘗言,監察御史所察州縣官多因沽買以得名譽,良吏奉法不為表襮,必無所稱。朕意亦然。卿今為台官,可革其弊。”尋改中都路都轉運使、太子少師兼禮部尚書,俄轉吏部,為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