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三 列傳第二十一



時將陵主簿高德溫大收稅戶米,逮御史獄。汝霖具二法上。世宗責之曰:“朕以卿為公正,故登用之。德溫有人在宮掖,故朕頗詳其事。朕肯以宮掖之私撓法耶?不謂卿等顧徇如是。”汝霖跪謝。久之,上顧左諫議大夫楊伯仁曰:“台官不正如此。”伯仁奏曰:“罪疑惟輕,故具二法上請,在陛下裁斷耳。且人材難得,與其材智而邪,不若用愚而正者。”上作色曰:“卿輩皆愚而不正者也。”未幾,復坐失出大興推官高公美罪,謫授棣州防禦使。頃之,復為太子少師兼禮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太子少師如故。是日,汝霖兄汝弼亦進拜尚書左丞,時人榮之。

後因朝奏日論事上前,世宗謂曰:“朕觀唐史,見太宗行事初甚厲精,晚年與群臣議多飾辭,朕不如是也。”又曰:“唐太宗,明天子也,晚年亦有過舉。朕雖不能比跡聖帝明王,然常思始終如一。今雖年高,敬慎之心無時或怠。”汝霖對曰:“古人有言,‘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魏徵所言守成難者,正謂此也。”上以為然。二十五年,章宗以原王判大興府事,上命汝霖但涓視事日且加輔導。尋坐擅支東宮諸皇孫食料,奪官一階。久之,遷尚書右丞。

是時,世宗在位久,熟悉天下事,思得賢材與圖致治,而大臣皆依違苟且,無所薦達。一日,世宗召宰臣謂曰:“卿等職居輔相,曾無薦舉何也?且卿等老矣,殊無可以自代者乎?惟朕嘗言某人可用,然後從而言之。卿等既無所言,必待朕知而後進用,將復有幾?”因顧汝霖曰:“若右丞者,亦因右丞相言而知也。”汝霖對曰:“臣等苟有所知,豈敢不薦,但無人耳。”上曰:“春秋諸國分裂,土地偏小,皆稱有賢。今天下之大,豈無人才?但卿等不舉而已。今朕自勉,庶幾致治。他日子孫誰與共治乎?”汝霖等皆有慚色。二十八年,進拜平章政事,兼修國史,封芮國公。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右丞相襄同受顧命。章宗即位。加銀青榮祿大夫,進封莘。

先是,右丞相襄言:“熙宗聖節蓋七月七日,為系景宣忌辰,更用正月受外國賀。今天壽節在七月,雨水淫暴,外方人使赴闕,有礙行李,乞移他月為便。”汝霖言:“帝王之道當示信於天下。昔宋主構生日,亦系五月。是時,都在會寧,上國遣使賜禮,不聞有霖潦礙阻之說。今與宋構好日久,遽以暑雨為辭,示以不實。萬一雨水逾常,愆期到闕,猶愈更用別日。”參知政事劉瑋、御史大夫唐括貢、中丞李晏、刑部尚書兼右諫議大夫完顏守貞、修起居注完顏烏者、同知登聞檢院事孫鐸亦皆言其不可。帝初從之,既而竟用襄議。時帝在諒陰,初出獵,諫院聯章言心喪中未宜。其後冬獵,汝霖諫之。詔答曰:“卿能每事如此,朕復何憂。然時異事殊,難同古昔,如能斟酌得中,斯為當矣。”

一日,帝謂宰臣曰:“今之用人,太拘資歷,如此何能得人?”汝霖奏曰:“不拘資格,所以待非常之材。”帝曰:“崔祐甫為相,未逾年薦八百人,豈皆非常材耶?”時有司言民間收藏制文,恐因而滋訟,乞禁之。汝霖謂:“王者之法,譬猶江、河,欲使易避而難犯。本朝法制,坦然明白,今已著為不刊之典,天下之人無不聞誦。若令私家收之,則人皆曉然不敢為非,亦助治之一端也。不禁為便。”詔從之。

明昌元年三月,表乞致仕,不許。十二月,卒。時帝獵饒陽,訃聞,敕百官送葬,賻禮加厚,謚曰文襄。

汝霖通敏習事,凡進言必揣上微意,及朋附多人為說,故言不忤而似忠也。初,章宗新即位,有司言改造殿庭諸陳設物,日用繡工一千二百人,二年畢事。帝以多費,意輟造。汝霖曰:“此非上服用,未為過侈。將來外國朝會,殿宇壯觀,亦國體也。”其後奢用浸廣,蓋汝霖有以導之雲。

張玄素,字子真,與浩同曾祖。祖祐,父匡,仕遼至節度使。玄素初以蔭得官。高永昌據遼陽,玄素在其中。斡魯軍至,乃開門出降,特授世襲銅州猛安。天會間,歷西上閣門使、客省使、東宮計司。天眷元年,以靜江軍節度使知涿州,察廉最,進官一階。皇子魏王道濟遙領中京,以玄素為魏王府同提點,尋改鎮西軍節度使,遷東京路都轉運使,改興平軍節度使。正隆末年,天下盜起,玄素髮民夫增築城郭,同僚諫止之,不聽。未幾,寇掠鄰郡,皆無備,而興平獨安。世宗即位,玄素來見於東京。玄素在東京,希海陵旨,言世宗嘗取在官黃糧,及摭其數事。至是來見,世宗一切不問。玄素與李石力言宜早幸燕京,上深然之。遷戶部尚書,出鎮定武,遂致仕。年八十四,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