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弟保乂,進士登第,尚書郎、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歷禮、戶、兵三侍郎、學士承旨。坐保衡免官。

路岩者,字魯瞻,陽平寇氏人也。祖季登,大曆六年登進士第,累辟諸侯府。升朝為尚書郎,遷左諫議大夫,卒。生三子,群、庠、單,皆登進士第。

群,字正夫,既擢進士,又書判拔萃,累佐使府。入朝為監察御史。穆宗初即位,遣使西北邊犒宴軍士,稱旨,累加兵部郎中。太和二年,遷諫議大夫,以本官充侍講學士。四年,罷侍講為翰林學士。五年,正拜中書舍人,學士如故。

群精經學,善屬文。性仁孝,志行貞潔。父母歿後,終身不茹葷血。歷踐台閣,受時君異寵,未嘗以勢位自矜。與士友結交,榮達如一。八年正月病卒,君子惜之。二子:岳、岩,大中中相次進士登第。

岩,幼聰敏過人,父友踐方鎮,書幣交辟,久之方就。數年之間,出入禁署。累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鹹通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年始三十六。在相位八年,累兼左僕射。懿宗時,王政多僻,宰臣用事。岩既承委遇,稍務奢靡,頗通賂遺。及韋保衡尚公主,素惡岩為人。保衡作相,罷岩知政事,以檢校左僕射出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未幾,改荊南節度。詔令六月下峽赴鎮,尋復罷之。

岳,歷兩郡刺史,入為給事中。子德延。

夏侯孜,字好學,本譙人。父審封。孜,寶曆二年登進士第,釋褐諸侯府,累遷婺、絳二郡刺史。入為諫議大夫,轉給事中。十年,改刑部侍郎。十一年,兼御史中丞,遷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十一年二月,遷朝議大夫,守戶部侍郎,判戶部事。再加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懿宗即位,以本官同平章事,領使如故。累加左僕射、門下侍郎,封譙郡侯,與路岩、楊收同輔政。鹹通八年,罷相,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屬南蠻入寇,蜀中饑饉,軍儲不備,蠻陷巂州,蜀川大擾。尋移孜為河中尹、檢校司徒、河中晉絳節度使。

九年,龐勛據徐州,南蠻深入。天子懲孜治蜀無政,詔曰:

河中晉絳礠隰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中尹、上柱國、譙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夏侯孜,早以文詞,遂登科第,累更清貫,亦有能名。東陽推撫俗之能,故絳著臨人之稱。其後用司風憲,寵領藩條,皆以公才,不辜時選。洎掌於經費,備歷重難,居然要會之權,頗得均平之道。錄其績效,擢處鈞衡。造膝之時,亦聞其算畫;沃心之際,備見其謀猷。於是念彼邊隅,探臨巴蜀,藉其才術,再靜蠻陬。翻致帑廩空虛,軍資窘竭,冤流闔境,寇逼連甍。雖易帥已來,頻移星琯,而無備之後,歲有干戈。昨者徼障初安,瘡痍復釁。敷尋事實,果驗根由。既乖經濟之源,益昧君臣之義。出於物論,非獨予懷,是議難處近藩,爰更散秩。可太子少保,分司東都。

未幾卒。

子潭、澤,皆登進士第。潭,累官至禮部侍郎。中和三年選士,多至卿相。子坦。

劉瞻,字幾之,彭城人。祖升,父景。瞻,太和初進士擢第。四年,又登博學宏詞科,歷佐使府。鹹通初升朝,累遷太常博士。劉瑑作相,以宗人遇之,薦為翰林學士。轉員外郎中,正拜中書舍人、戶部侍郎,承旨。出為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入拜京兆尹,復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十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

十一年八月,同昌公主薨,懿宗尤嗟惜之。以翰林醫官韓宗召、康仲殷等用藥無效,收之下獄。兩家宗族,枝蔓盡捕三百餘人,狴牢皆滿。瞻召諫官令上疏,無敢極言。瞻自上疏曰:

臣聞修短之期,人之定分。賢愚共一,今古攸同。喬松蕣花,稟氣各異。至如籛鏗壽考,不因有智而延齡;顏子早亡,不為不賢而促壽。此皆含靈稟氣,修短自然之理也。一昨同昌公主久嬰危疾,深軫聖慈。醫藥無征,幽明遽隔。陛下過鍾宸愛,痛切追思,爰責醫工,令從嚴憲。然韓宗召等因緣藝術,備荷寵榮,想於診候之時,無不盡其方術。亦欲病如沃雪,藥暫通神,其奈禍福難移,竟成差跌。原其情狀,亦可哀矜。而差誤之愆,死未塞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