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開元三年,大輔遣其大臣粵蘇梅落來請降,詔復立其地為饒樂州,封大輔為饒樂郡王,仍拜左金吾員外大將軍、饒樂州都督。五年,大輔與契丹首領松漠郡王李失活鹹請於柳城依舊置營州都督府,上從之。敕太子詹事姜師度充使督工作,役八千餘人。其年,大輔入朝,詔封從外甥女辛氏為固安公主以妻之,賜物一千五百匹,遣右領軍將軍李濟持節送還蕃。

八年,大輔率兵救契丹,戰死,其弟魯蘇嗣立。

十年,入朝,詔令襲其兄饒樂郡王、右金吾員外大將軍、兼保塞軍經略大使,賜物一千段,仍以固安公主為妻。而公主與嫡母未和,遞相論告,詔令離婚,復以成安公主之女韋氏為東光公主以妻之。

十四年,又改封魯蘇為奉誠王,授右羽林軍員外將軍。

十八年,奚眾為契丹衙官可突於所脅,復叛降突厥。魯蘇不能制,走投渝關,東光公主奔歸平盧軍。其秋,幽州長史趙含章發清夷軍兵擊奚。破之,斬首二百級。自是奚眾稍稍歸降。

二十年,信安王禕奉詔討叛奚。奚酋長李詩瑣高等以其部落五千帳來降。詔封李詩為歸義王、兼特進、左羽林軍大將軍同正。仍充歸義州都督,賜物十萬段,移其部落於幽州界安置。天寶五載,又封其王娑固為昭信王,仍授饒樂都督。

自大曆後,朝貢時至。貞元四年七月,奚及室韋寇振武。十一年四月,幽州奏卻奚六萬餘眾。元和元年,其王饒樂府都督、襲歸誠王梅落來朝,加檢校司空,放還蕃。三年,以奚首領索低為右武威衛將軍同正,充檀、蘇兩州游奕兵馬使,仍賜姓李氏。八年,遣使來朝。

十一年,遣使獻名馬。爾後每歲朝貢不絕,或歲中二三至。故事,常以范陽節度使為押奚、契丹兩蕃使。自至德之後,藩臣多擅封壤,朝廷優容之,彼務自完,不生邊事,故二蕃亦少為寇。其每歲朝賀,常各遣數百人至幽州,則選其酋渠三五十人赴闕,引見於麟德殿,錫以金帛遣還,余皆駐而館之,率為常也。

室韋者,契丹之別類也。居篠越河北,其國在京師東北七千里。東至黑水靺鞨,西至突厥,南接契丹,北至於海。其國無君長,有大首領十七人,並號"莫賀弗",世管攝之,而附於突厥。兵器有角弓楛矢,尤善射,時聚弋獵,事畢而散。其人土著,無賦斂。或為小室,以皮覆上,相聚而居,至數十百家。剡木為犁,不加金刃,人牽以種,不解用牛。夏多霧雨,冬多霜霰。畜宜犬豕,豢養而啖之,其皮用以為韋,男子女人通以為服。被髮左衽,其家富者項著五色雜珠。婚嫁之法,男先就女舍,三年役力,因得親迎其婦。役日已滿,女家分其財物,夫婦同車而載,鼓舞共歸。

武德中,獻方物。貞觀三年,遣使貢豐貂,自此朝貢不絕。

又云:室韋,我唐有九部焉。所謂嶺西室韋、山北室韋、黃頭室韋、大如者室韋、小如者室韋、婆萵室韋、訥北室韋、駱駝室韋,並在柳城郡之東北,近者三千五百里,遠者六千二百里。今室韋最西與回紇接界者,烏素固部落,當俱輪泊之西南。次東有移塞沒部落。次東又有塞曷支部落,此部落有良馬,人戶亦多,居啜河之南,其河彼俗謂之燕支河。次又有和解部落,次東又有烏羅護部落,又有那禮部落。又東北有山北室韋,又北有小如者室韋,又北有婆萵室韋,東又有嶺西室韋,又東南至黃頭室韋,此部落兵強,人戶亦多,東北與達姤接。嶺西室韋北又有訥北支室韋,此部落較小。烏羅護之東北二百餘里,那河之北有古烏丸之遺人,今亦自稱烏丸國。武德、貞觀中,亦遣使來朝貢。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輪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又東經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東流注于海。烏丸東南三百里,又有東室韋部落,在篠越河之北。其河東南流,與那河合。開元、天寶間,比年或間歲入貢。大曆中,亦頻遣使來貢。貞元八年閏十二月,室韋都督和解熱素等一十人來朝。太和五年至八年,凡三遣使來。九年十二月,室韋大都督阿成等三十人來朝。開成、會昌中,亦遣使來朝貢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