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



叔文未欲立皇太子。順宗既久疾未平,群臣中外請立太子,既而詔下立廣陵王為太子,天下皆悅;叔文獨有憂色,而不敢言其事,但吟杜甫題諸葛亮祠堂詩末句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因歔欷泣下,人皆竊笑之。皇太子監國,貶為渝州司戶,明年誅之。

王伾,杭州人。始為翰林侍書待詔,累遷至正議大夫、殿中丞、皇太子侍書。順宗即位,遷左散騎常侍,依前翰林待詔。

伾闒茸,不如叔文,唯招賄賂,無大志,貌寢陋,吳語,素為太子之所褻狎;而叔文頗任氣自許,粗知書,好言事,順宗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無間。叔文入止翰林,而伾入至柿林院,見李忠言、牛昭容等。然各有所主:伾主往來傳授;王叔文主決斷;韋執誼為文誥;劉禹錫、陳諫、韓曄、韓泰、柳宗元、房啟、凌準等謀議唱和,采聽外事。而伾與叔文及諸朋黨之門,車馬填湊,而伾門尤盛,珍玩賂遺,歲時不絕。室中為無門大櫃,唯開一竅,足以受物,以藏金寶,其妻或寢臥於上。與叔文同貶開州司馬。

王叔文最所重者,李景儉、呂溫。叔文用事時,景儉居喪於東都;呂溫使吐蕃,留半歲,叔文敗方歸。陸質為皇太子侍讀,尋卒。

伾、叔文既逐,詔貶其黨韓曄饒州司馬,韓泰虔州司馬,陳諫台州司馬,柳宗元永州司馬,劉禹錫朗州司馬,凌準連州司馬,程異郴州司馬,韋執誼崖州司馬。

韓曄,宰相滉之族子,有俊才,依附韋執誼,累遷尚書司封郎中。叔文敗,貶池州刺史,尋改饒州司馬,量移汀州刺史,又轉永州卒。

陳諫至叔文敗,已出為河中少尹,自台州司馬量移封州刺史,轉通州卒。

凌準,貞元二十年自浙東觀察判官、侍御史召入,王叔文與準有舊,引用為翰林學士,轉員外郎。坐叔文貶連州。準有史學,尚古文,撰《邠志》二卷。

韓泰,貞元中累遷至戶部郎中,王叔文用為范希朝神策行營節度行軍司馬。泰最有籌畫,能決陰事,深為伾、叔文之所重,坐貶,自虔州司馬量移漳州刺史,遷郴州。

柳宗元、劉禹錫自有傳。

程異,京兆長安人。嘗侍父疾,鄉里以孝悌稱。明經及第,釋褐揚州海陵主簿。登《開元禮》科,授華州鄭縣尉。精於吏職,剖判無滯。杜確刺同州,帥河中,皆從為賓佐。

貞元末,擢授監察御史,遷虞部員外郎,充鹽鐵轉運、揚子院留後。時王叔文用事,由逕放利者皆附之,異亦被引用。叔文敗,坐貶岳州刺史,改郴州司馬。元和初,鹽鐵使李巽薦異曉達錢穀,請棄瑕錄用,擢為侍御史,復為揚子留後,累檢校兵部郎中、淮南等五道兩稅使。異自悔前非,厲己竭節,江淮錢穀之弊,多所鏟革。入為太府少卿、太卿,轉衛尉卿,兼御史中丞,充鹽鐵轉運副使。

時淮西用兵,國用不足,異使江表以調征賦,且諷有土者以饒羨入貢,至則不剝下,不浚財,經費以贏,人頗便之。由是專領鹽鐵轉運使、兼御史大夫。十三年九月,轉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領使如故。議者以異起錢穀吏,一旦位冠百僚,人情大為不可。異自知叨據,以謙遜自牧,月余日,不敢知印秉筆。異知西北邊軍政不理,建議置巡邊使,上問誰可使者,異請自行。議未決,無疾而卒,元和十四年四月也。贈左僕射,謚曰恭。異性廉約,歿官第,家無餘財,人士多之。

皇甫鎛,安定朝那人。祖鄰幾,汝州刺史。父愉,常州刺史。鎛貞元初登進士第,登賢良文學制科,授監察御史。丁母憂,免喪,坐居喪時薄游,除詹事府司直。轉吏部員外郎、判南曹,凡三年,頗鈐制奸吏。改吏部郎中,三遷司農卿、兼御史中丞,賜金紫,判度支,俄拜戶部侍郎。時方討淮西,切於饋運,鎛勾剝嚴急,儲供辦集,益承寵遇,加兼御史大夫。

十三年,與鹽鐵使程異同日以本官同平章事,領使如故。鎛雖有吏才,素無公望,特以聚斂媚上,刻削希恩。詔書既下,物情駭異,至於賈販無識,亦相嗤誚。宰相崔群、裴度以物議上聞,憲宗怒而不聽。度上疏乞罷知政事,因論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