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



文敬太子謜,順宗之子。德宗愛之,命為子。貞元四年,封邕王,授開府儀同三司。七年,定州張孝忠卒,以謜領義武軍節度大使、易定觀察等使,以定州刺史張茂昭為留後。十年六月,潞帥李抱真卒,又以謜領昭義節度大使、澤潞邢洺名磁觀察等使,以潞將王虔休為潞府司馬、知留後。十五年十月薨,時年十八,廢朝三日,贈文敬太子,所司備禮冊命。其年十二月,葬於昭應,有陵無號。發引之日,百官送於通化門外,列位哭送。是日風雪寒甚,近歲未有。詔置陵署令丞。

資王謙,德宗第七子。大曆十四年封。

代王諲,德宗第八子。本封縉雲郡王,早薨。建中二年,追封代王。

昭王誡,德宗第九子。貞元二十一年封。

欽王諤,德宗第十子。順宗即位,詔曰:"王者之制,子弟畢封,所以固藩輔而重社稷,古今之通義也。第十弟諤等,寬簡忠厚,生知孝敬,行皆由禮,志不違仁。樂善本於性情,好賢宗於師傅。纘修六藝,達人倫風化之源;博習群言,知惠和睦友之道。溫恭朝夕,允茂厥猷,克有嘉聞,宜封土宇。諤可封欽王。第十一弟可封珍王。

珍王諴,德宗第十一子,與欽王同制封。

德宗仁孝,動循法度,雖子弟姑妹之親,無所假借。建中初,詔親王子弟帶開府朝秩者,出就本班。又以公主、郡縣主出降,與舅姑抗禮。詔曰:"冠婚之義,人倫大經。昔唐堯降嬪,帝乙歸妹。迨於漢氏,同姓主之。爰自近古,禮教陵夷,公郡法度,僣差殊制。姻族闕齒序之義,舅姑有拜下之禮,自家刑國,多愧古人。今縣主有行,將俟嘉令,俾親執棗栗,以見舅姑;敬遵宗婦之儀,降就家人之禮。事資變革,以抑浮華。其令禮儀使與禮官博士,約古今舊儀及《開元禮》,詳定公主、郡縣主出降、覿見之文儀以聞。"

初,開元中置禮會院於崇仁里。自兵興已來,廢而不修,故公、郡、縣主不時降嫁,殆三十年,至有華發而猶丱者,雖居內館,而不獲覲見十六年矣。凡皇族子弟,皆散棄無位,或流落他縣,湮沉不齒錄,無異匹庶。及德宗即位,敘用枝屬,以時婚嫁,公族老幼,莫不悲感。初即位,將謁太廟,始與公、郡、縣主相見於大次中,尊者展其敬,幼者申其愛,歔欷哭泣之聲聞於朝,公卿陪列者為之悽然。每將有大禮,必與諸父昆弟同其齋次。及岳陽、信寧、宜芳、永順、朗陵、陽安、襄城、德清、南華、元城、新鄉等十一縣主同月出降,敕所司大小之物,必周其用。至於櫛、纚、笄、總,皆經於心,各給錢三百萬,使中官主之,以買田業,不得侈用。其衣服之飾,使內司計造,不在此數。是時所司度人用一籠花,計錢七十萬。帝曰:"籠花首飾,婦禮不可闕,然用費太廣,即無謂也。宜損之又損之。"及三萬而止。帝謂主等曰:"吾非有所愛,但不欲無益之費耳。"各以余錢六十萬賜之,以備他用。

舊例,皇姬下嫁,舅姑返拜而婦不答。及是制下,禮官定製曰:"既成婚於禮會院,明晨,舅坐於堂東階西向,姑南向,婦執笄,盛以棗栗,升自西階,再拜,跪奠於舅席前。退降受笲,盛以腶修。升,北面再拜,跪奠於姑席前。降,東面拜婿之伯叔兄弟姊妹。已而謝恩於光順門,婿之親族亦隨之,然後會宴於十六宅。"是日,縣主皆如其制。初,贈司徒沈易良之妻崔氏,即太后之季父母也,帝每見之,方屣而靴,召王、韋二美人出拜。敕崔氏坐受勿答。故戚屬之間,罔不憚其敬,不肅而遵禮法焉。

順宗二十三子:莊憲皇后王氏生憲宗皇帝;王昭儀生郯王經;趙昭儀生宋王結;王昭儀生郇王綜;王昭訓生衡王絢;餘十八王,本錄不載母氏。

郯王經,本名渙,順宗次子。始封建康郡王,貞元二十一年封。太和八年薨。

均王緯,本名沔,順宗第三子。始封洋川郡王,貞元二十一年進封。

漵王縱,本名洵,順宗第四子。初授殿中監,封臨淮郡王,貞元二十一年進封。

莒王紓,本名浼,順宗第五子。初授秘書監,封弘農郡王。貞元二十一年進封。太和八年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