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



屬者,淮濆濯征,命統群帥,克殄殘孽,惟乃有指蹤之功。及齊境興妖,分師進討,遂梟元惡,惟乃有略地之效。既聞鏇旆,俄請執珪,深陳魏闕之誠,遠繼韓侯之志。朝天有慶,就日方伸。又抗表章,固辭戎旅,三加敦諭,所守彌堅。於蕃於宣,諒切於注意;我弼我輔,難違其衷懇。式遂良願,載兼上司。論道之榮,因之以齊八政;中樞之長,升之以贊萬務。玄袞赤舄,備於寵光;不有其人,孰膺斯任?可守司徒、兼中書令。

乃以吏部尚書張弘靖兼平章事,代弘鎮宣武。

憲宗崩,以弘攝冢宰。十五年六月,以本官兼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觀察等使。時弘弟充為鄭滑節度使,子公武為鄜坊節度使。父子兄弟,皆秉節鉞,人臣之寵,冠絕一時。二年,請老乞罷戎鎮,三表從之。依前守司徒、中書令。其年十二月病卒,時年五十八。贈太尉,賻絹二千匹、布七百端、米粟千碩。

初,弘鎮大梁二十餘載,四州征賦皆為己有,未嘗上供。有私錢百萬貫、粟三百萬斛、馬七千匹,兵械稱是。專務聚財積粟,峻法樹威。而莊重寡言,沉謀勇斷,鄰封如吳少誠、李師道輩皆憚之。詔使宣諭,弘多倨待。及齊、蔡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弘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時公武已卒,弘孫紹宗嗣。

公武自宣武馬步都虞候將兵誅蔡,賊平,檢校右散騎常侍、鄜州刺史、鄜坊等州節度使。丁所生憂,起復金吾將軍,仍舊職。十四年,父弘入朝,公武乞罷節度,入為右金吾將軍。既而弘出鎮河中,季父充移鎮宣武,公武嘆曰:"二父聯居重鎮,吾以孺子當執金吾職,家門之盛,懼不克勝。"堅辭宿衛,改右驍衛將軍。性頗恭遜,不以富貴自處。弘罷河中,居崇里第;公武居宣陽里之北門,因省父,無疾暴卒,贈戶部尚書。

充依舅劉玄佐,歷河陽、昭義牙將。及兄弘節制宣武,召歸主親兵,奏授御史大夫。弘頗酷法,人人不自保。充獨謙恭執禮,未嘗懈怠,由是遍得士心。然以親逼權重,常不自安。元和六年,因獵近郊,單騎歸於洛陽。時朝廷方姑息弘,亦憐充之無異志,擢拜右金吾衛將軍。十二月,轉大將軍,歷少府監。十五年,代侄公武為鄜坊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

長慶二年,幽、鎮、魏復亂。朝廷以王承元有冀卒數千在滑州,恐封疆相接,復相勸誘。命充與承元更換所守,檢校左僕射。是歲,汴州節度使李願被三軍所逐,立都將李絺既為留後。朝廷以充久在汴州,從心悅附,命充為宣武節度使,兼統義成之師往討絺。會絺疽發腦,屬兵於紀綱李質。質以計誅首亂,送絺歸京師。充遂不戰而入大梁。時陳許李光顏亦奉詔討絺,軍於尉氏,意欲必先收汴,因大肆俘掠。汴州監軍使姚文壽亦欲招許下之師。充在中牟聞其謀,率眾徑至城下。汴人素懷充來,皆踴躍相賀,無復疑貳。詔加檢校司空。詔割潁州隸滑州。充既安堵,密籍部伍間,得嘗構惡者千餘人。一日下令,並父母妻子立出之,敢逡巡境內者斬!自是軍政大理,汴人無不愛戴。

四年八月,例加司徒。詔未至,暴疾卒,時年五十五。贈司徒,謚曰肅。充雖內外皆將家,素不事豪侈,常以簡約自持。臨機決策,動無遺悔,善將者多之。

李質者,汴之牙將。李絺既為留後,倚質為心腹。及朝廷以絺為郡守,志邀節鉞,質勸喻不從。會絺疽發首,乃與監軍姚文壽謀,斬絺傳首京師。有詔以韓充鎮汴。充未至,質權知軍州事。使衙牙兵二千人,皆日給酒食,物力為之損屈。充將至,質曰:"若韓公始至,頓去二千人日膳,人情必大去;若不除之,後當無繼。不可留此弊以遺吾帥。"遂處分停日膳而後迎充。召為金吾將軍,長慶三年四月卒。

王智興,字匡諫,懷州溫縣人也。曾祖靖,左武衛將軍。祖瑰,右金吾衛將軍。父縉,太子詹事。

智興少驍銳,為徐州衙卒,事刺史李洧。及李納謀叛,欲害洧。洧遂以徐州歸國。納怒,以兵攻徐甚急。智興健行,不四五日齎表京師求援。德宗發朔方軍五千人隨智興赴之,淄青圍解。自是,智興常以徐軍抗納,累歷滕、豐、沛、狄四鎮將。自是二十餘年為徐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