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



元和二年來朝,真拜左僕射,未幾除檢校司徒、河中節度。居三年,兼太子太傅,移鎮太原。時方討鎮州,鍔緝綏訓練,軍府稱理。鍔受符節居方面凡二十餘年。九年,加同平章事。十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尉。鍔將卒,約束後事甚明,如知其死日。

鍔附太原王翃為從子,以婚閥自炫,炫子弟多附鍔以致名宦。又嘗讀《春秋左氏傳》,自稱儒者,人皆笑之。

子稷,歷官鴻臚少卿。鍔在藩鎮,稷嘗留京師,以家財奉權要,視官高下以進賂,不待白其父而行之。廣治第宅,嘗奏請藉坊以益之,作復垣洞穴,實金錢於其中。貴官清品,溺其賞宴而游,不憚清議。及父卒,為奴所告稷換鍔遺表,隱沒所進錢物。上令鞫其奴於內仗,又發中使就東都驗責其家財。宰臣裴度苦諫,於是罷其使而殺奴。稷長慶二年為德州刺史,廣齎金寶仆妾以行。節度使李全略利其貨而圖之,故致本州軍亂,殺稷,其室女為全略所虜,以妓媵處之。

稷子叔泰。開成四年,滄州節度使劉約上言:"王稷為李全略所殺,家無遺類。稷男叔泰,時年五歲,郡人宋忠獻匿之獲免,乃收養之,今已成長。臣獎其義,忠獻已補職,叔泰津送以聞。"文宗詔曰:"王鍔累朝宣力,王稷一旦捐軀,須錄孤遺,微申憫念。王叔泰委吏部與九品官,令奉祭。"

閻巨源,貞元十九年以勝州刺史攝振武行軍司馬。屬希朝入覲,遂代為節度。以材力進,無他智慧型。初不知書而好文,其言輒乖誤,時人多摭其談說以為戲,然以寬厚為將卒所懷。後為邠寧節度使、檢校左僕射。元和九年卒。

孟元陽,起於陳許軍中,理戎整肅,勤事,善部署。曲環之為節度,元陽已為大將,環使董作西華屯。元陽盛夏芒戺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後就舍,故其田歲無不稔,軍中足食。環卒,吳少誠寇許州,元陽城守;外無救兵,攻圍甚急,而終不能傅其城,賊乃罷兵。韓全義五樓之敗,諸軍多私歸,元陽及神策都將蘇元策、宣州都將王乾各率部留軍溵水,破賊二千餘人。兵罷,加御史大夫。元和初,拜河陽節度、檢校尚書。五年,拜右僕射、昭義節度,入為右羽林統軍,封趙國公。俄拜左金吾大將軍,復除統軍。元和九年卒,贈揚州大都督。

趙昌,字洪祚,天水人。祖不器,父居貞,皆有名於時。李承昭為昭義節度,辟昌在幕府。貞元七年,為虔州刺史。屬安南都護為夷獠所逐,拜安南都護,夷人率化。十年,因屋壞傷脛,懇疏乞還,以檢校兵部郎中裴泰代之,入拜國子祭酒。及泰為首領所逐,德宗詔昌問狀。昌時年七十二,而精健如少年者,德宗奇之,復命為都護,南人相賀。

憲宗即位,加檢校工部尚書,尋轉戶部尚書,充嶺南節度。元和三年,遷鎮荊南,征為太子賓客。及得見,拜工部尚書、兼大理卿。歲余,讓卿守本官。六年,除華州刺史,辭於麟德殿。時年八十餘,趨拜輕捷,召對詳明,上退而嘆異,宣宰臣密訪其頤養之道以奏焉。在郡三年,入為太子少保。九年卒,年八十五,贈揚州大都督,謚曰成。

史臣曰:高崇文以律貞師,勤于軍政,戎麾指蜀,遽立奇功,可謂近朝之良將也。伊慎、朱忠亮、劉昌裔、范希朝、閻巨源、孟元陽、趙昌等,各立功立事,亦一時之名臣。王鍔明可照奸,忠能奉主,此乃垂名於後也。至若竹頭木屑,曾無棄遺,作事有程,儉而足用,則又士君子之為也。如賤收貴出,務積珠金,唯利是求,多財為累,則與夫清白遺子孫者遠矣!凡百在位,得不鑒之。

贊曰:崇文之功,顯於西蜀。伊慎之忠,見乎南服。朱、劉、范、閻,各有其目。元陽、趙昌,不無遺躅。惟彼太原,戰勛可錄。累在多財,子孫不祿。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