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五十四章 花落去是非化煙塵 黃河清玉宇見瑞祥


康熙皇自然十分高興,親自解綁,好言撫慰。阿秀和小珍在這樣的場合下重見,更是悲喜交加感慨萬千。中路軍、北路軍合兵一處,正好,後邊又送上來了四百萬石軍糧和犒軍的豬羊美酒。康熙皇上下旨,清軍與降兵們一齊慶賀,還當場傳旨,西蒙諸王,各守藩地,為大清國當好西部屏障,守好西域,讓滿蒙漢人民,世代友好,和睦共處。穆薩爾和小珍,見康熙如此仁德、大度,感激得涕淚交流。席間,雖沒有山珍海味,卻洋溢著民族團結的熱烈氣氛。
飛揚古也有幾分醉意。他心潮澎湃地來到皇上身旁:“主子,這些天來,萬里跋涉,聖心操勞,皇上瘦多了,雖說我們勝了,可是讓主子受這么多的罪,吃這么大的苦,奴才心裡……”說著,說著,竟然失聲痛哭起來。
康熙上前一把拉起了飛揚古:“哎,你這是怎么了?勝利了,我們都應該高興。朕是受了點苦,也挨了幾天餓,可你們呢?吃的苦,受的罪,不是比朕更多嗎?穆薩爾他們也沒少吃苦,這些,今天都不要再說了。你也瘦得不成個模樣,剛才朕差點認不出來你了。回京之後,朕給你三個月的假,讓墨菊好好地給你調養一下。年羹堯呢?你作戰勇敢,機謀善斷,是個良將之才,殺葛禮乃是代天行令,朕不僅不會加罪,還要封賞你呢!”
飛揚古和年羹堯俯地叩頭謝恩,草原上迴蕩著陣陣“萬歲、萬萬歲”的歡呼聲。
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廿九年的陽春四月,勝利班師的車駕,回到了北京。從沙漠瀚海的蒙古回到這鳥語花香的京都,這支九死一生的軍隊,真有恍如隔世的感慨。返程中,在甘陝交界,渡過黃河時,康熙皇上突然發現,兩岸碧草蔥綠,一片生機。用手捧起一把黃河水來,雖不是清可見底,卻也能分明地看出指紋來,他心中不由得一陣激動,“啊,黃河變清了!幾千年來,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海晏河情,天下昇平的景象,今天終於在朕的手裡實現了!靳輔、陳潢他們,是朕的有功之臣啊。朕要馬上趕回北京,啟用他們,不,重用他們!”
皇上親征西域,凱鏇而歸的訊息使整個京城都轟動了。從北京城到居庸關的大道上,鋪了黃土,每日灑掃。太子率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一直迎出了三十里地,幾十座用黃綢和松柏搭成的凱鏇門,幾百座綿繡裝飾,紅氈鋪地的大帳篷,和那擺滿了鮮花、美酒、時果、點心的貢品,使迎接聖駕的氣氛,達到了大清建國以來的最高峰。可是康熙來到這裡,第一句話便間:“靳輔,為什麼不讓他來接駕。”
太子急忙上前:“回父皇,靳輔已在三個月前,因病身亡。因他是革職官員,按例不予奏報。”
康熙臉色沉下來了,他突然轉身上了御輦,催動車駕,即刻進城,對迎接聖駕的盛大排場,連正眼都沒瞧。鬧得太子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皇上為什麼發這么大的火,只好排起隊伍來,簇擁著聖駕趕回京師。
進城之後,康熙一刻不停,拜了太廟,祭告了天地,便立即來到乾清宮,一邊喝著阿秀遞上來的奶茶,一邊向張廷玉吩咐道:“明珠的案子該結了,交結大臣,貪贓收賄,科場舞弊,陷害大臣,這些罪都證據確鑿,不容寬恕。傳旨,革去他現任散秩大臣職務,留京閒居,永不錄用。”
在一旁的高士奇心中一機靈,此時不退,還待何時,便搶步上前跪下:“皇上,明珠一案,涉及奴才,雖大臣彈劾奏章之中,有些出入,但聖德天子面前,容不得臣這等玷污之人。奴才懇請皇上網開一面,容奴才辭去了上書房大臣職務。”
康熙沉默了好大一會兒,他對高士奇雖有懷疑卻並未查實,但此人心機多端,又似乎不宜重用。便隨口說道:“你暫時迴避一下也好。熊賜履走了之後,國史館裡無人主持,你退出上書房,專心致志地去修史吧。”高士奇懸了幾年的心放下來了,連忙叩頭謝恩:“主子恩澤高厚,奴才結草銜環,無以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