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四卷亂起蕭牆)》第四十章 鄔思明書房議朝政 八阿哥皇宮探帝心


可是,他左等右等,這“東風”就是不刮。難道皇上真的不立太子了嗎?老八不信,可是又等不及。這天,他壯著膽子,以進宮問安為名,決心到皇上面前去探個口風。
這次進宮很順利,康熙立刻下旨召見。老八進入養心殿之後才發現,皇上這兒正和大臣議事呢。除了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馬齊和方苞之外,老四、老十四也在場。議的還是減免賦稅的事。看來,減賦是定而不移了,現在議的是先從何處免徵。有人說,江南各省歷年來貢獻最大,要減應先從江南減起。可也有人說,江南乃國家富庶之地,免徵之後,萬一國家有事,怕入不敷出。爭議之中,康熙突然問胤禎:“老四,你聽了半天了,你認為怎么做好呢?”
胤禎連忙上前躬身回奏:“回皇阿瑪,眾位大臣說得都有道理。據兒臣看,要減賦稅,就應該從賦稅最重的江南減起。不過,要向百姓們講清楚,三年內,國家沒有內憂外患,賦稅決不增收;但若國家有事,他們應以國事、大局為重,重新納稅交賦。這樣,就可以兩全其美了。”
爭執了多少天的事,讓老四一句話敲到點子上,難題不攻自破。不僅大臣們心悅誠服,連康熙也十分高興,連聲夸道:“好好好,說得好。到底是你們年輕人,心眼靈動,這主意虧你想得出來。好了,這事就這么定了。”康熙回過頭來,衝著呆立在旁邊的老八說:“老八呀,你不是病了嗎?最近怎么樣,朕賜給你的藥用了嗎?”
老八一聽,嗯,不錯,皇上雖然誇獎了老四,可對我說話也同樣是仁慈寬宏的,連忙伏地磕頭回答:“兒臣謝皇阿瑪賜藥問疾。兒臣這一段身子不爽,沒有進宮給父皇請安,心中著實想念。讓皇阿瑪這樣惦記,兒臣更是不安。其實,兒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病,因為二哥出了事,兒臣心緒不寧,又受了點風寒,才躺倒了。服了父皇賞賜的藥,如今已經好了,特進宮謝賞請安。”
康熙詫異地一笑說:“喔?這話可真奇怪。老二胤礽犯事礙著你什麼了,怎么他一出事你就心緒不寧了呢?”
老八心裡咯噔一下,壞了,怎么一上來就讓父皇抓住話把兒了呢?情急之中,又找不出理由辯白,只好說:“皇阿瑪,兒臣說走了嘴,請皇阿瑪見諒。”
這句話,毛病更大了。康熙不鬆口地又問:“嗬,越說越奇了。朕倒以為,你沒有說走嘴。言為心聲,你說的是真心話。老二出事,你心緒不寧,也是人之常情嘛,有什麼錯可認呢?上次,朕廢了胤礽,百官紛紛舉薦你,結果讓你吃了沒趣。這次,胤礽又被朕廢了。你是不是想著,又該舉薦你來當太子了,因此才心緒不寧啊?”
康熙這話,說得句句帶著責備與嘲諷,把老八問了個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但是,他這次進宮,是存心來掏底兒的,又豈能就此不說呢?他狠了狠心,索性把話全倒出來吧:“皇阿瑪,無論上次,還是這次,兒臣都沒有在下邊有任何活動。百官推薦,使兒臣驚惶不安,求皇阿瑪聖鑒。”
康熙還是那副口吻:“喔,這就更奇怪了。上次是朕下旨讓百官推薦太子的。他們推薦了你,你感到不安,尚可說得過去。可是,這次朕並沒有旨意,百官也沒有一人推薦你,你的驚惶不安,又是為何而起呢?”
這一下,胤棋可真的無話可答了。他伏在地下痛心地說:“皇阿瑪若這樣看待兒臣,兒臣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兒臣自問,在父皇面前一向是光明磊落,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敬不孝,卻不知為什麼竟失愛於父皇,讓父皇疑心兒臣到了這種地步……”老八說著,竟伏在地上放聲大哭起來。
康熙卻依然十分平靜,等老八哭聲小了,他才慢慢地說:“老八,你不要這樣。你和其他皇子一樣,都是朕的骨肉。只要你格守孝道、臣道,朕不會讓你過不去的。可是,知子莫若父。你今日進宮,挑起話頭,說什麼廢了二哥你心緒不寧,無非是想試探一下朕的心意。在朕的面前耍這樣的小聰明,你以為朕看不透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