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第十五章



易順鼎曰:考工記弓人註:“液,讀為醳。”山海經北山經曰:“液,音悅懌之懌。”“醳”“懌”皆與“釋”通……顧命“王不懌”,馬本作“不釋”,是其證也。“液”音義與“釋”同,故可通用。

蔣錫昌曰:說文:“釋,解也。”“液,水盡也。”冰可言解,而不可言水盡,誼固以“釋”為長。然“釋”古亦假“液”為之。禮記月令“冰凍消釋”,釋文:“釋,本作液。”是其例也。文子作“液”者,假字;老子作“釋”者,乃本字也。

敦若樸,混若濁,曠若穀。

嚴可均曰:禦注作“曠若穀,渾若濁”,河上作“曠兮其若穀,渾兮其若濁”。王弼與河上同,“渾”字作“混”。

王昶曰:邢州本作“混若樸,曠若穀,混若濁”,句法與此同;“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誤。

魏稼孫曰:“敦若朴”,“樸”八見,惟“鎮之”句,禦注作“朴”,餘作“撲”。嚴於“朴”、“樸雖小”、“之樸”三條,校“樸”“撲”字贅漏。按木旁隸字多藉手,唐人行押更無一定,當著此最後一句,後校可省。

謙之案:“混”與“渾”同。禦注、邢玄、慶陽、磻溪、樓正、室町、河上、顧歡、李道純、范應元各本均作“渾”。王念孫讀書雜誌卷九曰:“混、渾古同聲。”

熟能濁以靜之?徐清。

魏稼孫曰:碑皆以“熟”為“孰”,禦注“成之熟之”作“熟”,餘作“孰”,嚴失校。

謙之案:古無“熟”字。“熟”,說文作:“孰,食飪也。”禮記禮運:“然後飯腥而苴孰。”漢書嚴安傳:“五穀蕃孰。”“孰”、“熟”可通用,加“火”乃後起字。公羊隱元傳:“王者孰謂?”論語:“孰不可忍也?”註:“誰也。”誰、孰亦一聲之轉。

畢沅曰:河上公作:“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或說作“止”者,與下“久”字為韻,當是也。

安以動之?徐生。

嚴可均曰:禦注作“安以久”,河上、王弼作“孰能安以久”。大典作“孰能安以”,無“久”字。

武內義雄曰:敦、景、遂三本並無二“孰能”字。

謙之案:此二句各本經文不同。傅本作:“孰能濁以澄靖之,而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範本上句少一“澄”字,下句同。廣明本作:“孰能濁以靜,動之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以□□(“徐生”二字已泐)?”又“徐”字有寬舒遲緩之義。說文:“徐,緩也。”爾雅釋天李註:“徐,舒也。”釋地李註:“淮、海間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濁以靜之,徐清”,與“安以動之,徐生”為對文。吳澄曰:“濁者,動之時也,繼之以靜,則徐徐而清矣。安者,靜之時也,靜繼以動,則徐徐而生矣。”

保此道者,不欲盈。

畢沅曰:高誘淮南子注云:“保,本或作服。”馬敘倫曰:按莊本淮南道應訓引“保”作“複”,汪本引同此。文子守弱篇引作“服”。倫謂“保”、“複”、“服”,之、幽二類通假也。

蔣錫昌曰:保、複、服雖可通假,然應從莊本淮南作“複”。說文:“複,往來也。”段注□部曰:“返,還也。”“還,複也。”皆訓往而仍來,是複與返還誼同。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反即返。“複此道者,不欲盈”,猶言返此道者,不欲盈也。

夫唯不盈,能弊複成。

嚴可均曰:禦注作“故能弊不新成”,河上作“故能蔽不新成”,大典作“故能敝不新成”。按弼注“蔽,覆蓋也”,當與河上同。

洪頤烜曰:“故能蔽不新成”,案“蔽”字與“新”對言之,“蔽”即“敝”字。下文“弊則新”,釋文作“蔽”。論語子罕“衣敝縕袍”,釋文:“弊,本作敝。”莊子逍遙遊篇“孰弊弊焉”,釋文:“司馬本作蔽。”古字皆通用。

俞樾曰:“蔽”乃“敝”之假字。唐景龍碑作“弊”,亦“敝”之假字。永樂大典正作“敝”。“不新成”三字,景龍碑作“複成”二字。然淮南子道應篇引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故能弊而不新成。”則古本如此。但今本無“而”字,於文義似未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