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


無端構釁動京塵,一死猶難謝國人。
況復逃生甘事虜,叛君誤國罪維鈞。
究竟元帝能否免禍,且至下回再詳。

譙王承與甘卓,皆不附王敦,傳檄討逆,跡似相同,而心術不同。承甫蒞長沙,兵單糧寡,加以亂離之後,城郭不完,自知不能禦侮,而桓羆一至,即置獄中,毅然決然,不少遲疑,彼固捨生取義,而置利害於不顧者。卓則多疑少決,臨事遲疑,論者謂其年老氣衰,以至於此,實則畏死之見,與生俱來。當陳敏為逆時,甘心被脅,甚且冒充太弟,搖惑人心,設非畏死,何至昏憒若此?故譙王承之忠,乃為真忠,甘卓非其倫也。刁協劉隗,智不足以馭人,勇不足以卻病,構釁有餘,敉亂不足。王敦一發,即陷石頭,倉猝抵禦,狼狽敗還。刁協尚有守死不貳之言,而隗則不發一語,即挈妻孥而遠遁,誰為首禍,乃置天子於不顧,竟藉虜廷以求活耶?元帝不察,尚以為忠,縱使避禍,此江左之所以終慨式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