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胡僧祐 徐文盛 杜掞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龕 陰子春



掞兄弟九人,兄嵩、岑、旂、岌、嶷、巘、岸及弟幼安,並知名當世。

岸,字公衡。少有武乾,好從橫之術。太清中,與掞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平北將軍、北梁州刺史,封江陵縣侯,邑一千戶。岸因請襲襄陽,世祖許之。岸乃晝夜兼行,先往攻其城,不克。岳陽至,遂走依其兄巘於南陽,巘時為南陽太守。岳陽尋遣攻陷其城,岸及巘俱遇害。

幼安性至孝,寬厚,雄勇過人。太清中,與兄掞同歸世祖,世祖以為雲麾將軍、西荊州刺史,封華容縣侯,邑一千戶。令與平南將軍王僧辯討河東王譽於長沙,平之。又命率精甲一萬,助左衛將軍徐文盛東討侯景。至貝磯,遇景將任約來逆,遂與戰,大敗之。斬其儀同叱羅子通、湘州刺史趙威方等,傳首江陵。乃進軍大舉,因與景相持。別攻武昌,拔之。景渡蘆洲上流以壓文盛等,幼安與眾軍攻之,景大敗,盡獲其舟艦。會景密遣襲陷郢州,執刺史方諸等以歸,人情大駭,徐文盛由漢口遁歸,眾軍大敗,幼安遂降於景。景殺之,以其多反覆故也。

龕,掞第二兄岑之子。少驍勇,善用兵,亦太清中與諸父同歸世祖,世祖以為持節、忠武將軍、鄖州刺史,中廬縣侯,邑一千戶。與叔幼安俱隨王僧辯討河東王,平之。又隨僧辯下,繼徐文盛軍至巴陵,聞侯景襲陷郢州,西上將至,乃與僧辯等守巴陵以待之。景至,圍之數旬,不克而遁。遷太府卿、安北將軍、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加通直散騎常侍,增邑五百戶。仍隨僧辯追景至江夏,圍其城。景將宋子仙棄城遁,龕追至楊浦,生擒之。大寶三年,眾軍至姑孰,景將侯子鑒逆戰,龕與陳霸先、王琳等率精銳擊之,大敗子鑒,遂至於石頭。景親率其黨會戰,龕與眾軍奮擊,大破景,景遂東奔。論功為最,授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益封一千戶。

承聖二年,又與王僧辯討陸納等於長沙,降之。又征武陵王於西陵,亦平之。後江陵陷,齊納貞陽侯以紹梁嗣,以龕為震州刺史、吳興太守。又除鎮南將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溧陽縣侯,給鼓吹一部。又加散騎常侍、鎮東大將軍。會陳霸先襲陷京師,執王僧辯殺之。龕,僧辯之婿也,為吳興太守。以霸先既非貴素,兵又猥雜,在軍府日,都不以霸先經心;及為本郡,每以法繩其宗門,無所縱舍,霸先銜之切齒。及僧辯敗,龕乃據吳興以距之,遣軍副杜泰攻陳蒨於長城,反為蒨所敗。霸先乃遣將周文育討龕,龕令從弟北叟出距,又為文育所破,走義興,霸先親率眾圍之。會齊將柳達摩等襲京師,霸先恐,遂還與齊人連和。龕聞齊兵還,乃降,遂遇害。

陰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晉義熙末,曾祖襲,隨宋高祖南遷,至南平,因家焉。父智伯,與高祖鄰居,少相友善,嘗入高祖臥內,見有異光成五色,因握高祖手曰:"公後必大貴,非人臣也。天下方亂,安蒼生者,其在君乎!"高祖曰:"幸勿多言。"於是情好轉密,高祖每有求索,如外府焉。及高祖踐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子春,天監初,起家宣惠將軍、西陽太守。普通中,累遷至明威將軍、南梁州刺史;又遷信威將軍、都督梁、秦、華三州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太清二年,討峽中叛蠻,平之。征為左衛將軍,又遷侍中。屬侯景亂,世祖令子春隨領軍將軍王僧辯攻邵陵王於郢州,平之。又與左衛將軍徐文盛東討侯景,至貝磯,與景遇,子春力戰,恆冠諸軍,頻敗景。值郢州陷沒,軍遂退敗。大寶二年,卒於江陵。

孫顥,少知名。釋褐奉朝請,歷尚書金部郎。後入周。撰《瓊林》二十卷。

史臣曰:胡僧祐勇乾有聞,搴旗破敵者數矣;及捐軀殉節,殞身王事,雖古之忠烈,何以加焉。徐文盛始立功績,不能終其成名,為不義也。杜掞識機變之理,知向背之宜,加以身屢典軍,頻殄寇逆,勛庸顯著,卒為中興功臣。義哉!

《梁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