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四十九◎豫章王綜 武陵王紀 臨賀王正德 河東王譽



初,紀將僣號,妖怪非一。其最異者,內寢柏殿柱繞節生花,其莖四十有六,靃靡可愛,狀似荷花。識者曰:"王敦杖花,非佳事也。"紀年號天正,與蕭棟暗合,僉曰"天"字"二人"也,"正"字"一止"也。棟、紀僣號,各一年而滅。

臨賀王正德,字公和,臨川靖惠王第三子也。少粗險,不拘禮節。初,高祖未有男,養之為子。及高祖踐極,便希儲貳,後立昭明太子,封正德為西豐侯,邑五百戶。自此怨望,恆懷不軌,睥睨宮扆,覬幸災變。普通六年,以黃門侍郎為輕車將軍,置佐史。頃之,遂逃奔於魏,有司奏削封爵。七年,又自魏逃歸,高祖不之過也。復其封爵,仍除征虜將軍。

中大通四年,為信武將軍、吳郡太守。征為侍中、撫軍將軍,置佐史,封臨賀郡王,邑二千戶,又加左衛將軍。而凶暴日甚,招聚亡命。侯景知其有奸心,乃密令誘說,厚相要結。遺正德書曰:"今天子年尊,奸臣亂國,憲章錯謬,政令顛倒,以景觀之,計日必敗。況大王屬當儲貳,中被廢辱,天下義士,竊所痛心,在景愚忠,能無忿慨?今四海業業,歸心大王,大王豈得顧此私情,棄茲億兆!景雖不武,實思自奮。願王允副蒼生,鑒斯誠款。"正德覽書大喜曰:"侯景意暗與我同,此天贊也。"遂許之。及景至江,正德潛運空舫,詐稱迎荻,以濟景焉。朝廷未知其謀,猶遣正德守朱雀航。景至,正德乃引軍與景俱進,景推正德為天子,改年為正平元年,景為丞相。台城沒,復太清之號,降正德為大司馬。正德有怨言,景聞之,慮其為變,矯詔殺之。

河東王譽,字重孫,昭明太子第二子也。普通二年,封枝江縣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郡王,邑二千戶。除寧遠將軍、石頭戍軍事。出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還除侍中、輕車將軍,置佐史。出為南中郎將、湘州刺史。

未幾,侯景寇京邑,譽率軍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沒,有詔班師,譽還湘鎮。時世祖軍於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張糹贊密報世祖曰:"河東起兵,岳陽聚米,共為不逞,將襲江陵。"世祖甚懼,因步道間還,遣諮議周弘直至譽所,督其糧眾。譽曰:"各自軍府,何忽隸人?"前後使三反,譽並不從。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為譽所敗死。又令信州刺史鮑泉討譽,並與書陳示禍福,許其遷善。譽不答,修浚城池,為拒守之計。謂鮑泉曰:"敗軍之將,勢豈語勇?欲前即前,無所多說。"泉軍於石槨寺,譽帥眾逆擊之,不利而還。泉進軍於橘洲,譽又盡銳攻之,不克。會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擊,大敗之,斬首三千級,溺死者萬餘人。譽於是焚長沙郭邑,驅居民於城內,鮑泉度軍圍之。譽幼而驍勇,兼有膽氣,能撫循士卒,甚得眾心。及被圍既久,雖外內斷絕,而備守猶固。後世祖又遣領軍將軍王僧辯代鮑泉攻譽,僧辯築土山以臨城內,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將士死傷者太半。譽窘急,乃潛裝海船,將潰圍而出。會其麾下將慕容華引僧辯入城,譽顧左右皆散,遂被執,謂守者曰:"勿殺我!得一見七官,申此讒賊,死亦無恨。"主者曰:"奉命不許。"遂斬之,傳首荊鎮,世祖反其首以葬焉。初,譽之將敗也,私引鏡照面,不見其頭;又見長人蓋屋,兩手據地瞰其齋;又見白狗大如驢,從城而出,不知所在。譽甚惡之,俄而城陷。

史臣曰:蕭綜、蕭正德並悖逆猖狂,自致夷滅,宜矣。太清之寇,蕭紀據庸、蜀之資,遂不勤王赴難,申臣子之節;及賊景誅剪,方始起兵,師出無名,成其釁禍。嗚呼!身當管、蔡之罰,蓋自貽哉。

《梁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