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三十八 志第八



開遠縣。本柵城地,高麗為龍原縣,渤海因之,遼初廢。聖宗東討,復置以軍額。民戶一千。

鹽州。本渤海龍河郡,故縣四:海陽、接海、格州、龍河,皆廢。戶三百。隸開州。相去一百四十里。

穆州,保和軍,刺史。本渤海會農郡,故縣四:會農、水歧、順化、美縣,皆廢。戶三百。隸開州。東北至開州一百二十里。統縣一:會農縣。

賀州,刺史。本渤海吉理郡,故縣四:洪賀、送誠、吉理、石山,皆廢。戶三百。隸開州。

定州,保寧軍。高麗置州,故縣一,曰定東。聖宗統和十三年升軍,遷遼西民實之。隸東京留守司。統縣一:

定東縣。高麗所置,遼徙遼西民居之。戶八百。

保州,宣義軍,節度。高麗置州,故縣一,曰來遠。聖宗以高麗王詢擅立,問罪不服,統和末,高麗降,開泰三年取其保、定二州,於此置榷場。隸東京統軍司。統州、軍二,縣一:來遠縣。初徙遼西諸縣民實之,又徙奚、漢兵七百防戍焉。戶一千。

宣州,定遠軍,刺史。開泰三年徙漢戶置。隸名保州。

懷州軍,下,刺史。開泰三年置。隸保州。

辰州,奉國軍,節度。本高麗蓋牟城。唐太宗會李世勣攻破蓋牟城,即此。渤海改為蓋州,又改辰州,以辰韓得名。井邑駢列,最為沖會。遼徙其民於祖州。初曰長平軍。戶二千。隸東京留守司。統縣一:建安縣。

盧州,玄德軍,刺史。本渤海杉盧郡,故縣五:山陽、杉盧、漢陽、白岩、霜岩,皆廢。戶三百。在京東一百三十里。兵事屬南女直湯河司。統縣一:

熊岳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山。

來遠城。本熟女直地。統和中伐高麗,以燕軍驍猛,置兩指揮,建城防戍。兵事屬東京統軍司。

鐵州,建武軍,刺史。本漢安市縣,高麗為安市城。唐太宗攻之不下,薛仁貴白衣登城,即此。渤海置州,故縣西:位城、河端、蒼山、龍珍,皆廢。戶一千。在京西南六十里、統縣一:

湯池縣。

興州,中興軍,節度。本漢海冥縣地。渤海置州,故縣三:盛吉、蒜山、鐵山,皆廢。戶二百。在京西北南三百里。

湯州。本漢襄平縣地。渤海置州,故縣五:靈峰、常豐、白石、均谷、嘉利,皆廢。戶五百。在京西北一百里。

崇州,隆安軍,刺史。本漢長岑縣地。渤海置州,故縣三:崇山、溈水、緣城,皆廢。戶五百。在京東北一百五十里。統縣一:

崇信縣。

海州,南海軍,節度。本沃沮國地。高麗為沙卑城,唐李世勣嘗攻焉。渤海號南京南海府。疊石為城,幅員九里,都督沃、睛、椒三州。故縣六:沃沮、鷲岩、龍山、濱海、昇平、靈泉,皆廢。太平中,大延琳叛,南海城堅守,經歲不下,別部酋長皆被擒乃降。因盡徙其人於上京,置遷遼縣,移澤州民來實之。戶一千五百。統州二、縣一:

臨溟縣。耀州,刺史。本渤海椒州,故縣五,椒山、貂嶺、澌泉、尖山、岩淵,皆廢。戶七百。隸海州。東北至海州二百里。統縣一:岩淵縣。東界新羅,故平壤城在縣西南。東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嬪州,柔遠軍,刺史。本渤海睛州,故縣五:天睛、神陽、蓮池、狼山、仙岩,皆廢。戶五百。隸海州。東南至海州一百二十里。

淥州,鴨淥軍,節度。本高麗故國,渤海號西京鴨淥府。城高三丈,廣輪二十里,都督神、桓、豐、正四州事。故縣三:神鹿、神化、劍門,皆廢。大延琳判,遷餘黨於上京,置易俗縣居之。在者戶二千。隸東京留守司。統州四、縣二:

弘聞縣。

神鄉縣。

桓州。高麗中都城,故縣三:桓都、神鄉、淇水,皆廢。高麗王於此創立宮闕,國人謂之新國。五世孫釗,晉康帝建元初為慕容皝所敗,宮室焚盪。戶七百。隸淥州。在西南二百里。

豐州。渤海置盤安郡,故縣四:安豐、渤恪、隰壤、硤石,皆廢。戶三百。隸淥州。在東北二百一十里。

正州。本沸流王故地,國為孫康所並,渤海置沸流郡。有沸流水。戶五百。隸淥州。在西北三百八十里。統縣一:東那縣。本漢東耐縣地。在州西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