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三十八 志第八



慕州。本渤海安遠府地,故縣二:慕化、崇平,久廢。戶二百。隸淥州。在西北二百里。

顯州,奉先軍,上,節度。本渤海顯德府地。世宗置,以奉顯陵。顯陵者,東丹人皇王墓也。人皇王性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卷,置醫巫閭山絕頂,築堂曰望海。山南去海一百三十里。大同元年,世宗親護人皇王靈駕歸自汴京。以人皇王愛醫巫閭山水奇秀,因葬焉。山形掩抱六重,於其中作影殿,制度宏麗。州在山東南,遷東京三百餘戶以實之。應曆元年,穆宗葬世宗於顯陵西山,仍禁樵採。有十三山,有沙河。隸長寧、積慶二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司。統州三、縣三:

奉先縣。本漢無慮縣,即醫巫閭,幽州鎮山。世宗析遼東長樂縣民以為陵戶,隸長寧宮。

山東縣。本漢望平縣。穆宗割渤海永豐縣民為陵戶,隸積慶宮。

歸義縣。初置顯州,渤海民自來助役,世宗嘉憫,因籍其人戶置縣,隸長寧宮。

嘉州,嘉平軍,下,刺史。隸顯州。

遼西州,阜成軍,中,刺史。本漢遼西郡地,世宗置州,隸長寧宮,屬顯州。統縣一:長寧縣。統和八年,以諸宮提轄司人戶置。

康州,下,刺史。世宗遷渤海率賓府人戶置,屬顯州。初隸長寧宮,後屬積慶宮。統縣一:率賓縣。本渤海率賓府地。

宗州,下,刺史。在遼東石熊山,耶律隆運以所俘漢民置。聖宗立為州,隸文忠王府。王薨,屬提轄司。統縣一:

熊山縣。本渤海縣地。

乾州,廣德軍,上,節度。本漢無慮縣地,聖宗統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有凝神殿。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司。

統州一、縣四:

奉陵縣。本漢無慮縣地。括諸落帳戶,助營山陵。

延昌縣。析延昌宮戶置。

靈山縣。本渤海靈峰縣地。

司農縣。本渤海麓郡縣,並麓波、雲川二縣入焉。

海北州,廣化軍,中,刺史。世宗以所俘漢戶置。地在閭山之西,南海之北。初隸宣州,後屬乾州。統縣一:開義縣。

貴德州,寧遠軍,下,節度。本漢襄平縣地,漢公孫度所據。太宗時察割以所俘漢民置。後以弒逆誅,沒入焉。聖宗建貴德軍,後更名。有陀河、大寶山。隸崇德宮,兵事屬東京都部署司。統縣二:貴德縣。本漢襄平縣,渤海為崇山縣。

奉德縣。本渤海緣城縣地,嘗置奉德州。

瀋州,昭德軍,中,節度。本挹婁國地。渤海建瀋州,故縣九,皆廢。太宗置興遼軍,後更名。初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兵事隸東京都部署司。統州一、縣二:

樂郊縣。太祖俘薊州三河民,建三河縣,後更名。

靈源縣。太祖俘薊州吏民,建漁陽縣,後更名。

岩州,白岩軍,下,刺史。本渤海白岩城,太宗撥屬瀋州。初隸長寧宮。後屬敦睦宮。統縣一:白岩縣。渤海置。

集州,懷眾軍,下,刺史。古陴離郡地、漢屬險瀆縣,高麗為霜岩縣,渤海置州。統縣一:

奉集縣。渤海置。

廣州,防禦。漢屬襄平縣,高麗為當山縣,渤海為鐵利郡。太祖遷渤海人居之,建鐵利昌義縣。

遼州,始平軍,下,節度。本拂涅國城,渤海為東平府。唐太宗親征高麗,李世勣拔遼城;高宗詔程振、蘇定方討高麗,至新城,大破之;皆此地也。太祖伐渤海,先破東平府,遷民實之。故東平府都督伊、蒙、陀、黑、北五州,共領縣十八,皆廢。太祖改為州,軍曰東平,太宗更為始平軍。有遼河、羊腸河、錐子河、蛇山、狼山、黑山、巾子山。隸長寧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統州一、縣二:

遼濱縣。

安定縣。

祺州,佑聖軍,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於此建檀州,後更名。隸弘義宮,兵事屬北女直兵馬司。統縣一:慶雲縣。太祖俘密雲民,於此建密雲縣,後更名。

遂州,刺史。本渤海美州地,採訪使耶律頗德以部下漢民置。穆宗時,頗德嗣絕,沒入焉。隸延昌宮,統縣一:

山河縣。本渤海縣,並黑川、麓川二縣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