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卷五十四 志二十三



酒六行 箏獨彈,築球。

酒七行 歌曲破,角懟

曲宴宋國使樂次:

酒一行 觱篥起,歌。

酒二行 歌。

酒三行 歌,手伎入。

酒四行 琵琶獨彈。

餅、茶、致語。

食入,雜劇進。

酒五行 闕。

酒六行 笙獨吹,合《法曲》。

酒七行 箏獨彈。

酒八行 歌,擊架樂。

酒九行 歌,角懟

散樂,以三音該三才之義,四聲調四時之氣,應十二管之數。截竹為四竅之笛,以叶音聲,而被之弦歌。三音:天音揚,地音抑,人音中,皆有聲無文。四時:春聲曰平,夏聲曰上,秋聲曰去,冬聲曰入。

散樂器:觱篥、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箏、方響、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鞚、拍板。

雜戲:自齊景公用倡優侏儒,至漢武帝設魚龍曼延之戲,後漢有繩舞、自刳之伎,杜佑以為多幻術,皆出西域。哇俚不經,故不具述。

鼓吹樂

鼓吹樂,一曰短簫鐃歌樂,自漢有之,謂之軍樂。《遼雜禮》,朝會設熊羆十二案,法駕有前後部鼓吹,百官鹵簿皆有鼓吹樂。

前部:

鼓吹令二人

掆鼓十二

金鉦十二

大鼓百二十

長鳴百二十

鐃十二

鼓十二

歌二十四

管二十四

簫二十四

笳二十四

後部:

鼓吹丞二人

大角百二十

羽葆十二

鼓十二

管二十四

簫二十四

鐃十二

鼓十二

簫二十四

笳二十四

右前後鼓吹,行則導駕奏之,朝會則列仗,設而不奏。

橫吹樂

橫吹亦軍樂,與鼓吹分部而同用,皆屬鼓吹令。

前部:

大橫吹百二十

節鼓二

笛二十四

觱篥二十四

笳二十四

桃皮觱篥二十四

掆鼓十二

金鉦十二

小鼓百二十

中鳴百二十

羽葆十二

鼓十二

管二十四

簫二十四

笳二十四

後部:

小橫吹百二十四

笛二十四

簫二十四

觱篥二十四

桃皮蒨篥二十四

百官鼓吹、橫吹樂,自四品以上,各有增損,見《儀衛志》。自周衰,先王之樂浸以亡缺,《周南》變為《秦風》。始皇有天下,鄭、衛、秦、燕、趙、楚之聲迭進,而雅聲亡矣。漢唐之盛,文事多西音,是為大樂、散樂;武事皆北音,是為鼓吹、橫吹樂。雅樂在者,其器雅,其音亦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