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四章


衙門裡當書辦。我叫他去找邵時昌來見我,果然邵時昌願意投順。邵時昌又替我找
了一些能寫能算的人,還說出了一些咱們名單上原來沒有的殷實富戶。我將人員分
做三起:一起人專抄糧食,一起人專抄銀錢,另一起人專抄貴重東西。每起人由一
個總頭目率領,稱為哨官,出了錯惟他是問。每一哨有若干小隊,各有正副頭目。
每一哨配有兩名書手、一名監抄頭目。這監抄頭目要認真督察,要使查抄的銀錢和
貴重東西點滴歸公,不許私藏侵吞,也不許疏忽遺漏。他有事徑直向我稟報,不歸
哨官指揮。糧食也要派人監抄,避免隨意拋撒或私自取用。還有……”
高一功忍不住插言說:“好,好。每一哨設一監抄頭目,這主意想得很好。”

雙喜接著說:“還有,福王的糧食很多,大都是散裝在倉庫中,有的是裝在熒
子裡,倘若不準備足夠的麻包、布袋就沒法運走,打開了倉庫乾瞪眼。所以二十一
日下午就開始在全城收集麻包、布袋等物。還怕不夠,又差人去新安、偃師和附近
各集鎮、山寨去儘量收集。福王的金、銀、珠寶堆積如山,還有兩間大屋子裝滿銅
錢,因為年久,很多錢串兒都朽啦,一動就斷。邵時昌向我建議,找來一百多個木
匠,日夜趕工做小木箱子。每個小木箱恰好裝四十錠元寶,共兩千兩銀子,折合一
百二十五斤,連皮一百三十斤重,便於用騾馬馱運,用二人抬著走山路也方便。裝
散碎銀子、珠寶、銅錢,也用這種小木箱子。另做了一種比這小一半的,專裝黃金。
他們在洛陽聽得多,見得廣,說每年官府往上邊解大批錢糧折色銀子①也是這么辦。
要不是他們替我出主意,我一時還想不了這么周到。”

①折色銀子——古代徵收田賦,原來只收實物,稱為“本色”。但因封建經濟
發展,以及官府儲存和運輸方便,將徵實物改徵銀子,稱為“折色”。

高一功聽了雙喜的這些辦法,頻頻點頭,又望著闖王微笑。李自成平日很少當
面誇獎過他的養子,這時也含著滿意的微笑對高一功說:
“咱們起義以來,從沒有破過像洛陽這樣富裕的城池。因為我行轅中沒有別的
做事老練的人,才不得不叫雙喜兒在兵荒馬亂中挑這么一副重擔。我原來也很替他
擔心,只是試試看。他能夠想到找邵時昌一班人替咱們做事,虛心採納人家的建議,
做得很對。”
高夫人問:“雙喜兒,據你眼下估計,咱們在洛陽得到的糧食、銀錢,可以養
多少兵?”
雙喜低頭想了一下,回答說:“我沒有經驗,說不準確。昨天我將已經查抄的
和封存起來尚未查抄的糧食合計一下,大約夠二十萬人—年的消耗。金銀珠寶和各
種財物,沒算在內。”
高夫人、高一功和田見秀聽了雙喜的話,都很高興。大家認為,如今有糧,有
錢,有兵,下一步決定如何走,更須要趕快決定。如今諸事紛繁,闖王的行轅中必
須要有一個得力的中軍,便同高一功商量一下,吩咐雙喜明天上午將所任職事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