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四章


給高一功,回到周公廟行轅,在他的身邊辦事。高一功和田見秀都急於進洛陽城內
看看,便叫雙喜跟他們一起上馬出發。高夫人隨後也帶著幾個男女親兵,去看一看
替李岩準備的臨時公館。
第二天,洛陽城全部大街小巷,到處燃放鞭炮。那些受到闖王義軍好處的窮百
姓是打心眼兒里慶祝義軍的攻破洛陽、殺掉福王和呂維棋,而那些對闖王的義軍心
懷不滿的人們,也表面上表示慶祝,所以整個洛陽城都大為熱鬧起來。城中有三台
大戲,一台是豫西梆子,一台是從南陽來的越調,還有一台是陝西梆子即所謂秦腔,
同時開演。此外還有許多雜耍:玩獅子的,玩旱船的,騎毛驢的,踩高蹺的,儘是
民間世代流傳的、每年元宵節在街上扮演的玩藝兒。今年元宵節洛陽軍情緊急,這
些玩藝兒都不許扮演,今天都上街了。往年騎毛驢的是扮演一個知縣帶著太太騎驢
遊街,知縣畫著白眼窩,倒戴烏紗帽,倒騎毛驢,一個跟班的用一個長竹竿挑著一
把夜壺,不時將夜壺挑送到他的面前,請“老爺”喝酒,引得觀眾哈哈大笑。今年,
將騎毛驢的知縣換成一個大胖子,倒戴王冠,醉醺醺的,自稱福王。那個用夜壺送
酒的人改扮成兩個太監,一老一少,不斷地插科打渾①,逗得觀眾大笑。義軍在今
天停止操練,各營中殺豬宰羊,一片喜氣洋洋。

①插科打諢——古代演戲和演雜耍,扮丑角的人插進去一些滑稽動作(科)和
說些有噱頭的話(諢),故意逗觀眾發笑。

中午,紅娘子內穿緊身戰襖,腰掛短劍,保持著女將習慣,但外表卻是新娘打
扮:鳳冠霞帔,百褶大紅羅裙,頭蒙紅綾帕,環佩丁冬。她由戎裝打扮的慧英和慧
梅左右攙扶,上了花轎。一隊騎兵分作兩行,打著各種錦旗,緩轡前導;後邊跟著
一班鼓樂,喇叭和嗩吶吹奏著高昂而歡樂的調子,飄向雲際。鼓樂後邊是紅娘子的
親兵和健婦,一律騎著駿馬,都是一樣顏色,十分威武齊整。緊挨花轎前邊,是慧
英和慧梅,馬頭上結著紅綾繡球。花轎後又是一隊女兵。雙喜送親,帶著一隊親兵
走在女兵後邊。
本來李岩的意思,喜事要辦得越不鋪張越好。闖王也同意他的主張。但是紅娘
子像一般姑娘一樣,把出嫁看成終身大事,希望辦得鄭重其事,熱鬧一點,高夫人
也主張不可馬虎,所以昨晚決定,今天使花轎從周公廟出來後兜個大圈子,從洛陽
南門進城,經過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出西門,抬到李岩的臨時公館。
在封建社會,新娘在上轎前就得掩面痛哭,一直哭到中途方止,表示捨不得自
己的父母和家人。紅娘子早已沒有了父母,也沒有一個家中親人,但是在上轎時也
哭了。她哭,是因為不能不想到她的慘死的父母和一家人,特別是她想著,倘若母
親活著,親眼看見她的出嫁,親手替她照料一切,母親和她將會是多么幸福!她哭,
也因為她感激高夫人,替她的終身大事想得周到,安排得妥帖。當花轎進入洛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