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五章


張大人的手下人收了,以報其催促大軍援救錦州之情。張若麒表示了謝意。
吳三桂趁此機會,也送了張若麒、馬紹愉一些禮物、銀子。他們推辭一陣,也
都收下。吳三桂平素十分好客,特別是喜歡拉攏從北京來的官僚,所以每逢有京官
來此,必邀吃酒,必送禮物,這已成了他的習慣。
第二天早晨,洪承疇偕同總監軍張若麒率領大批文武要員和數千名督標營的步
騎精兵從寧遠出發。吳三桂率領一群文武官員出城送行。
張若麒同馬紹偷走在一起。馬紹愉不相信能打勝仗,啟程之後,轉過一個海灣,
看見左右並無外人,全是張若麒的心腹隨從,就策馬向前,與張若麒並馬而行,小
聲嘀咕了一句:
“望大人保重,以防不虞。”
張若麒點點頭,心中明白。昨晚從吳三桂的公館出來後,他們就回到監軍駐節
宅中作了一番深談。張若麒的心情輕鬆,談笑風生,認為此次進兵,只要鼓勇向前,
定能打勝。他好像完全代皇上和本兵說話,對馬紹愉說,必須對“東虜”打個大勝
仗,才能使朝廷專力剿滅“流賊”。馬紹愉認為對“東虜”遲早要講一個“和”字,
目前皇上和本兵力主進兵,目的在能打出一個“和”字,在勝中求和。張同意他的
看法,但對勝利抱著較大的僥倖心理。
八位總兵官除吳三桂外,都早已到了高橋和松山一帶。吳三桂的一部分人馬也
到了高橋附近,只是他本人為部署寧遠這個軍事重地的防守,尚須到明天才能動身。
從高橋到松山大約三十里路,眾多軍營,倚山傍海,星羅棋布。旌旗蔽野,刀槍如
林,鼓角互應。自從遼陽戰役以後,這是明朝最大的一次出師。劉子政看著這雄壯
的軍容,心中反而懷著沉重的憂慮。他在馬上想到昨晚洪承疇收到的陳新甲的催戰
書信,深為洪承疇不斷受朝廷的逼迫擔憂,心中嘆息說:
“朝廷別無妙算,惟求僥倖,豈非置將士生命與國家安危於不顧!”
自從來到關外以後,洪承疇駐節寧遠,已經來塔山、杏山、高橋①和松山一帶
視察過一次。今天是他將老營推進到松山與杏山之間,順路再作視察。他最不放心
的是高橋到塔山附近屯糧的地方。這裡是丘陵地帶,無險山峻谷作屏障,最容易被
敵人的騎兵偷襲,也容易被騎兵截斷大路。他一直騎馬走到海邊,指示該地守軍將
領應如何防備偷襲。現在,他立馬高處,遙望塔山土城和東邊海中的筆架山②,又
望望海面上和海灣處點綴的糧船和漁船,揮退從人,只留下遼東巡撫邱民仰、監軍
張若麒和贊畫劉子政在身邊,口氣沉重地說:

①塔山、杏山、高橋——在寧遠和松山之間,都是當時重要的軍事據點,而塔
山和杏山尤為重要,築為“要塞”,稱為塔山堡、杏山堡。
②筆架山——在塔山附近海邊,落潮時可以與陸地相通,為當時明軍儲糧重地。

“我們奉命援錦,義無返顧,但虜方士氣未衰,並無退意,看來必有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