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三章


中要來一張雕弓,三支羽箭,輕聲說:
“拔掉箭鏃!”
侍衛親將趕快拔掉箭鏃,雙手將箭捧呈到他的面前。他不慌不忙,舉上穩重,
向背後連發三矢,說了幾句話。但因為他現在已經是皇帝身份,不能像從前在曠野
戰場上那樣大喊大叫,所以他說出來的話只有近在身邊的文臣武將們才能聽清,但
是他不用擔心,立刻有一位在西安經過訓練的宣詔官勒馬出了佇列,轉眼間在街心
將李自成的口諭編成了四言韻語,用銅鐘般的洪亮聲音,鏗鏗鏘鏘地向後宣布:

萬歲有旨,
軍民欽遵。
大兵入城,
四民勿驚。
家家開門,
照舊營生。
三軍將士,
鹹歸軍營。
騷擾百姓,
定斬不容!

李自成的“聖駕”繼續前進,快要進入皇城了。王長順的心中無比興奮:“多
少日子就盼望著有這一天!”不覺激動得熱淚涌滿雙眼。
明朝的文武百官上朝,如果要進承天門,從東邊來的從長安左門進去,從西邊
來的從長安右門進去,斷沒有繞道進大明門的。但李自成是皇帝,他不能走偏門進
入皇城。他由文武官員和御營兵將扈從,從長安右門外大約半里地方向南轉,進公
生右門①,順著皇城的紅牆西邊向前走,一直走到正陽門內向左轉,到了大明門②
的前面。正陽門和大明門之間是一個四方廣場,俗稱天街,又稱棋盤街,是有閒的
市民們賞月的好地方。

①公生門——民問訛稱孔聖門,有左右兩座,在長安左右門之外稍南。明朝的
中央各大衙門集中在大明門左右至東西長安街為止,所以接通東西長安街修建了左
右公生門,以便各衙官吏上朝和到隨天門內辦事,出左右公生門,再進左右長安門,
便到了承天門前。
②大明門——清初改名大清門,民國年間改名中華門。近人在文章中多將天安
門作為皇城的南門,實是誤解。大明門是皇城的正門。從前從長安左右門向南,接
連大明門的紅牆是皇城的一部分,民國年間拆除。

大明門的守門兵將在明朝原是錦衣旗校,從今天早晨起換成了大順朝的御營親
軍。他們一齊跪在地上迎駕,不敢抬頭。往年李自成待他們親若兄弟的情景,一去
不復返了。李自成走過下馬碑①,在兩個巨大的石獅子前邊駐馬。而隨駕的兵將們
都在下馬碑前下馬。他仰頭看城門樓飛檐重脊,鴟吻高聳,十分壯觀。城門三闕,
中間有石刻匾額“大明門”;中間闕門兩邊掛的對聯是:

①下馬碑——明代,文武百官不許在大明門內騎馬,所以大明門外左右立有下
馬碑。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壯帝居。

李自成低聲將對聯念了一遍,又念了後邊的一行落款:“臣解縉①?奉敕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