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二百十四



竹步,亦與木骨都束接壤。永樂中嘗入貢。其地戶口不繁,風俗頗淳。鄭和至其地。地亦無草木,壘石以居,歲多旱,皆與木骨都束同。所產有獅子、金錢豹、駝蹄雞、龍涎香、乳香、金珀、胡椒之屬。

阿丹,在古里之西,順風二十二晝夜可至。永樂十四年遣使奉表貢方物。辭還,命鄭和齎敕及彩幣偕往賜之。自是,凡四入貢,天子亦厚加賜賚。宣德五年,海外諸番久缺貢,復命和齎敕宣諭。其王抹立克那思兒即遣使來貢。八年至京師。正統元年始還。自後,天朝不復通使,遠番貢使亦不至。前世梁、隋、唐時,並有丹丹國,或言即其地。

地膏腴,饒粟麥。人性強悍,有馬步銳卒七八千人,鄰邦畏之。王及國人悉奉回回教。氣候常和,歲不置閏。其定時之法,以月為準,如今夜見新月,明日即為月朔。四季不定,自有陰陽家推算。其日為春首,即有花開;其日為秋初,即有葉落;及日月交食、風雨潮汐,皆能預測。

其王甚尊中國。聞和船至,躬率部領來迎。入國宣詔訖,遍諭其下,盡出珍寶互易。永樂十九年,中官周姓者往,市得貓睛,重二錢許,珊瑚樹高二尺者數枝,又大珠、金珀、諸色雅姑異寶、麒麟、獅子、花貓、鹿、金錢豹、駝雞、白鳩以歸,他國所不及也。

蔬果、畜產鹹備,獨無鵝、豕二者。市肆有書籍。工人所制金首飾,絕勝諸蕃。所少惟無草木,其居亦皆壘石為之。麒麟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餅餌。獅子形似虎,黑黃色無斑,首大、口廣、尾尖,聲吼若雷,百獸見之皆伏地。

嘉靖時制方丘朝日壇玉爵,購紅黃玉於天方、哈密諸蕃,不可得。有通事言此玉產於阿丹,去土魯番西南二千里,其地兩山對峙,自為雌雄,或自鳴,請如永樂、宣德故事,齎重賄往購。帝從部議,已之。

剌撒,自古里順風二十晝夜可至。永樂十四年遣使來貢,命鄭和報之。後凡三貢,皆與阿丹、不剌哇諸國偕。宣德五年,和復齎敕往使,竟不復貢。國傍海而居,氣候常熱,田瘠少收。俗淳,喪葬有禮。有事則禱鬼神。草木不生,久旱不雨。居室,悉與竹步諸國同。所產有乳香、龍涎香、千里駝之類。

麻林,去中國絕遠。永樂十三年遣使貢麒麟。將至,禮部尚書呂震請表賀,帝曰:“往儒臣進《五經四書大全》,請上表,朕許之,以此書有益於治也。麟之有無,何所損益,其已之。”已而麻林與諸蕃使者以麟及天馬、神鹿諸物進,帝御奉天門受之。百僚稽首稱賀,帝曰:“此皇考厚德所致,亦賴卿等翊贊,故遠人畢來。繼自今,益宜秉德迪朕不逮。”十四年又貢方物。

忽魯謨斯,西洋大國也。自古里西北行,二十五日可至。永樂十年,天子以西洋近國已航海貢琛,稽顙闕下,而遠者猶未賓服,乃命鄭和齎璽書往諸國,賜其王錦綺、彩帛、紗羅,妃及大臣皆有賜。王即遣陪臣已即丁奉金葉表,貢馬及方物。十二年至京師。命禮官宴賜,酬以馬直。比還,賜王及妃以下有差。自是凡四貢。和亦再使。後朝使不往,其使亦不來。

宣德五年復遣和宣詔其國。其王賽弗丁乃遣使來貢。八年至京師,宴賜有加。正統元年附爪哇舟還國。嗣後遂絕。

其國居西海之極。自東南諸蠻邦及大西洋商舶、西域賈人,皆來貿易,故寶物填溢。氣候有寒暑,春發葩,秋隕葉,有霜無雪,多露少雨。土瘠谷麥寡,然他方轉輸者多,故價殊賤。民富俗厚,或遭禍致貧,眾皆遺以錢帛,共振助之。人多白晰豐偉,婦女出則以紗蔽面,市列廛肆,百物具備。惟禁酒,犯者罪至死。醫卜、技藝,皆類中華。交易用銀錢。書用回回字。王及臣下皆遵回教,婚喪悉用其禮。日齋戒沐浴,虔拜者五。地多鹹,不產草木,牛羊馬駝皆啖魚臘。壘石為屋,有三四層者,寢處庖廁及待客之所,鹹在其上。饒蔬果,有核桃、把聃、松子、石榴、葡萄、花紅、萬年棗之屬。境內有大山,四面異色。一紅鹽石,鑿以為器,盛食物不加鹽,而味自和;一白土,可塗垣壁;一赤土、一黃土,皆適於用。所貢有獅子、麒麟、駝雞、福祿、靈羊;常貢則大珠、寶石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