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萬曆十一年,湖廣撫按奏:“施州衛施南等宣撫司各官,仍聽鎮筸參將節制,載入敕書,以一事權。”從之。

崇禎十二年,容美宣撫田元疏言:“六月間,谷賊復叛,撫治兩臣調用土兵。臣即捐行糧戰馬,立遣土兵七千,令副長官陳一聖等將之前行。悍軍鄧維昌等憚於徵調,遂與譚正賓結七十二村,鳩銀萬七千兩,賂巴東知縣蔡文升以逼民從軍之文上報,阻忠義而啟邊釁。”帝命撫按核其事。時中原寇盜充斥,時事日非,即土司徵調不至,亦不能問矣。

永順,漢武陵、隋辰州、唐溪州地也。宋初為永順州。嘉祐中,溪州刺史彭仕羲叛,臨以大兵,仕羲降。熙寧中,築下溪州城,賜名會溪。元時,彭萬潛自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洪武五年,永順宣慰使順德汪倫、堂厓安撫使月直遣人上其所受偽夏印,詔賜文綺襲衣。遂置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指揮使司。領州三,曰南渭,曰施溶,曰上谿;長官司六,曰臘惹洞,曰麥著黃洞,曰驢遲洞,曰施溶溪,曰白崖洞,曰田家洞。九年,永順宣慰彭添保遣其弟義保等貢馬及方物,賜衣幣有差。自是,每三年一入貢。永樂十六年,宣慰彭源之仲率土官部長六百六十七人貢馬。

宣德元年,禮部以永順宣慰彭仲子英朝正後期,請罪之。帝以遠人不無風濤疾病之阻,仍賜予如例。總兵官蕭綬奏:“西陽宋農里、石提洞軍民被臘惹洞長謀古賞等連年攻劫,又及後溪,招之不從,乞調兵剿之。”謀古賞等懼,願罰人馬贖罪,乃罷兵。正統元年命彭仲子世雄襲職。天順二年諭世雄調士兵會剿貴州東苗。

成化三年,兵部尚書程信請調永順兵征都掌蠻。十三年以征苗功,命宣慰彭顯英進散官一階,仍賜敕獎勞。十五年免永順賦。弘治七年,貴州奏平苗功,以宣慰彭世麒等與有勞,世麒乞升職。兵部言非例,請進世麒階昭勇將軍,仍賜敕褒獎,從之。八年,世麒進馬謝恩。十四年,世麒以北邊有警,請帥土兵一萬赴延綏助討賊。兵部議不可,賜敕獎諭,並賜奏事人路費鈔千貫,免其明年朝覲,以方聽調征賊婦米魯故也。

正德元年以世麒從征有功,賜紅織金麒麟服,世麒進馬謝恩。二年進馬賀立中宮,命給賞如例。五年,永順與保靖爭地相攻,累年不決,訴於朝,命各罰米三百石。六年,四川賊藍廷瑞、鄢本恕等及其黨二十八人倡亂兩川,鳥合十餘萬人,僣王號,置四十八營,攻城殺吏,流毒黔、楚。總制尚書洪鐘等討之,不克。已而為官軍所遏,乏食,乃佯聽撫,劫掠自如。廷瑞以女結婚於永順土舍彭世麟,冀緩兵。世麟偽許之,因與約期。廷瑞、本恕及王金珠等二十八人皆來會,世麟伏兵擒之,余賊潰渡河,官兵追圍之,擒斬及溺死者七百餘人。總制、巡撫以捷聞,獎賚有差,論者以是役世麟為首功雲。七年,賊劉三等自遂平趨東皋,宣慰彭明輔及都指揮曹鵬等以土軍追擊之,賊倉卒渡河,溺死者二千人,斬首八十餘級。巡撫李士實以聞。命永順宣慰格外加賞,仍給明輔誥命。

十年,致仕宣慰彭世麒獻大木三十,次者二百,親督運至京,子明輔所進如之。賜敕褒諭,賞進奏人鈔千貫。十三年,世麒獻大楠本四百七十,子明輔亦進大木備建設。詔世麒升都指揮使,賞蟒衣三襲,仍致仕;明輔授正三品散官,賞飛魚服三襲,賜敕獎勵,仍令鎮巡官宴勞之。時政出權幸,恩澤皆由於乾請。於是郴州民頌世麒征賊時號令嚴明,其土官彭芳等亦頌世麒功,乞蟒衣玉帶。兵部格不可,乃已。世麒辭賞,請立坊,賜名曰表勞。會有保靖兩宣慰爭兩江口之議,詞連明輔,主者議逮治。明輔乃令蠻民奏其從征功,悉辭香爐山應得升賞,以贖逮治之辱。部議悉已之。

嘉靖六年,論擒岑猛功,免應襲宣慰彭宗漢赴京,而加宗漢父明輔、祖世麒銀幣。二十一年,巡撫陸傑言:“酉陽與永順以采木仇殺,保靖又煽惑其間,大為地方患。”乃命川、湖撫臣撫戢,勿釀兵端。是年,免永順秋糧。

三十三年冬,調永順土兵協剿倭賊於蘇、松。明年,永順宣慰彭翼南統兵三千,致仕宣慰彭明輔統兵二千,俱會於松江。時保靖兵敗賊於石塘灣。永順兵邀擊,賊奔王江涇,大潰。保靖兵最,永順次之,帝降敕獎勵,各賜銀幣,翼南賜三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