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百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先是,永順兵剿新場倭,倭故不出,保靖兵為所誘遽先入,永順土官田菑、田豐等亦爭入,為賊所圍,皆死之。議者皆言督撫經略失宜,致永順兵再戰再北。及王江涇之戰,保靖掎之,永順角之,斬獲一千九百餘級,倭為奪氣,蓋東南戰功第一雲。時邀功者方行賞,翼南遂授昭毅將軍。已,升右參政管宣慰事,與明輔俱受銀幣之賜。時保、永二宣慰破倭後,兵驕,所過皆劫掠,緣江上下苦之。御史請究治,部議以土兵新有功,遽加罰,失遠人心,宜諭責之。並令浙、直練鄉勇,嗣後不得輕調土兵。

四十二年以獻大木功再論賞,加明輔都指揮使,賜蟒衣,其子掌宣慰司事,右參政彭翼南為右布政使,賜飛魚服,仍賜敕獎勵。四十四年,永順復獻大木,詔加明輔、翼南二品服。

萬曆二十五年,東事棘,調永順兵萬人赴援。宣慰彭元錦請自備衣糧聽調,既而支吾,有要挾之跡,命罷之。三十八年賜元錦都指揮銜,給蟒衣一襲,妻汪氏封夫人。四十七年,永順貢馬後期,減賞。兵部言:“前調宣慰元錦兵三千援遼,已半載,至關者僅七百餘人。”命究主兵者。四十八年進元錦都督僉事。先是,元錦以調兵三千為不足立功,願以萬兵往。朝廷嘉其忠,加恩優渥。既而檄調八千,僅以三千,塞責,又上疏稱病,為巡撫所劾,得旨切責。元錦不得已行,兵抵通州北,聞三路敗恤,遂大潰。於是巡撫徐兆魁言:“調永順兵八千,費逾十萬,今奔潰,虛糜無益。”罷之。

保靖,唐溪州地,宋置保靜州,元為保靖州安撫司。明太祖之初起也,安撫使彭世雄率其屬歸附,命仍為保靖安撫使。洪武元年,保靖安撫使彭萬里遣子德勝奉表貢馬及方物,詔升安撫司為保靖宣慰司,以萬里為之,隸湖廣都指揮使司。自是,朝貢如制。

永樂元年以保靖族屬大蟲可宜等互仇殺,遣御史劉從政齎敕撫諭之。三年,辰州衛指揮龔能等招諭筸子坪等三十五寨生苗廖彪等,各遣子入貢,因設筸子坪長官司,以彪為之,隸保靖。九年,宣慰彭勇烈遣人來貢。十二年,筸子坪賊吳者泥自稱苗玉,與蠻民苗金龍等為亂,總兵梁福平之。未幾,者泥子吳擔竹復誘苗吳亞麻糾貴州答意諸蠻叛,都督蕭授斬平之。二十一年,宣慰彭藥哈俾遣人貢馬。

宣德元年,宣慰彭大蟲可宜遣子順來貢。四年,兵部奏:“保靖舊有二宣慰,一為人所殺,一以殺人當死,其同知以下官皆缺,請改流官治之。”帝以蠻性難馴,流官不諳土俗,令都督蕭授擇眾所推服者以聞。正統十四年,保靖宣慰與族人彭南木答等相訐奏,既而講和,願輸米贖誣奏罪,從之。

景泰七年命調保靖土兵協剿銅鼓、五開、黎平諸蠻,先頒賞犒之。天順二年敕宣慰彭舍怕俾即選兵進討。三年,保靖奏夏災。成化二年,以保靖宣慰彭顯宗征蠻有功,命給誥命。三年復調保靖兵征都掌蠻。五年免保靖宣慰諸土司成化二年稅糧八百五十三石,以屢調征廣西及荊、襄、貴州有功也。七年,顯宗老不任事,命其子仕瓏代。十三年,以平苗功,顯宗、仕瓏皆進一階。十五年以災免保靖租賦。仁瓏奏,兩江口長官彭勝祖違例進貢,下部臣議,宜逮問,命鎮巡官諭之。

弘治十二年,永順宣慰司奏,仕瓏擅率兵攻長官彭世英,仇殺多年,構禍不已,乞發兵征剿。部覆以屢行按問不報,宜諭鎮巡官速勘奏聞,從之。十四年,以保靖宣慰等方聽調,免明年朝覲,時有徵貴州賊婦米魯之役故也。初,保靖安撫彭萬里以洪武元年歸附,即其地設保靖宣慰司,授萬里宣慰使,領白崖、大別、大江、小江等二十八村寨。萬里卒,子勇烈嗣。勇烈卒,子藥哈俾嗣,年幼。萬里弟麥谷踵之子大蟲可宜,諷土人奏己為副宣慰,同理司事,因殺藥哈俾而據其十四寨。事覺,逮問,死獄中,革副宣慰,而所據寨如故。其後,勇烈之弟勇傑嗣,傳子南木杵,孫顯宗,曾孫仕瓏;與大蟲可宜之子忠,忠子武,武子勝祖及其子世英,代為仇敵。而武以正統中隨征有功,授兩江口長官,勝祖成化中亦以功授前職,並隨司理事,無印署。弘治初,勝祖以年老,世英無官,恐仕瓏奪其地,援例求世襲,奏行核實,仕瓏輒沮之,以是仇恨益甚,兩家所轄土人亦各分黨仇殺。永順宣慰使彭世麒取勝祖女,復左右之,以是互相攻擊,奏訴無寧歲。弘治十年,巡撫沈暉奏言,令世英入粟嗣父職,將以平之,而仕瓏奏訐不止。是時,敕調世英從征貴州,而兵部移文有“兩江口長官司”字,仕瓏疑世英得設官署,將不聽約束,復奏言之。於是巡撫閻仲宇、巡按王約等請以前後章奏下兵部、都察院,議:“令世英歸所據小江七寨於仕瓏,止領大江七寨,聽仕瓏約束。其原居兩江口系襟喉要地,請調清水溪堡官兵守之。而徙世英於沱埠,以絕爭端。以后土官應襲子弟,悉令入學,漸染風化,以格頑冥。如不入學者,不準承襲。世麒黨於世英,法當治,但從征湖廣頗效忠勤,已有旨許以功贖。仕瓏、世英並逮問,勝祖照常例發遣。”奏上,從之。弘治十六年六月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