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仲微,名顯,錢塘人。嘗知滕縣事,謫戍雲南。其為詩頗豪放自喜,雲南詩人稱平、居、陳、郭,顯其一也。

沈度,字民則。弟粲,字民望。松江華亭人。兄弟皆善書,度以婉麗勝,粲以遒逸勝。度博涉經史,為文章絕去浮靡。洪武中,舉文學,弗就。坐累謫雲南,岷王具禮幣聘之,數進諫,未幾辭去。都督瞿能與偕入京師。成祖初即位,詔簡能書者入翰林,給廩祿,度與吳縣滕用亨、長樂陳登同與選。是時解縉、胡廣、梁潛、王璉皆工書,度最為帝所賞,名出朝士右。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遂由翰林典籍擢檢討,歷修撰,遷侍講學士。粲自翰林待詔遷中書舍人,擢侍讀,進階大理少卿。兄弟並賜織金衣,鏤姓名於象簡,泥之以金。贈父母如其官,馳傳歸,告於墓。

崑山夏昺者,字孟晹,與其弟昶以善書畫聞,同官中書舍人,時號大小中書,而度、粲號大國小士。

度性敦實,謙以下人,嚴取與。有訓導介其友求書,請識姓字於上。度沈思曰:“得非曩訐奏有司者耶?”遽卻之。其友固請,終不肯書姓名。其在內廷備顧問,必以正對。粲篤於事兄,己有賜,輒歸其兄。

滕用亨,初名權,字用衡。精篆隸書。被薦時年七十矣,召見,大書麟鳳龜龍四字以進,又獻《貞符詩》三篇。授翰林待詔,與修《永樂大典》。用亨善鑑古,嘗侍帝觀畫卷,未竟,眾目為趙伯駒,用亨曰:“此王詵筆也。”至卷尾,果然。

陳登,字思孝。初仕羅田縣丞,改蘭溪,再改浮梁。選入翰林,仍給縣丞祿,歷十年始授中書舍人。登於六書本原,博考詳究,用力甚勤。自周、秦以來,殘碑斷碣,必窮搜摩搨審度而辨定之。得其傳者,太常卿南城程南雲也。

聶大年,字壽卿,臨川人。父同文,洪武中,官翰林侍書、中書舍人。燕王入京師,迎謁,道麝濾潰死後五月而大年生,母胡撫之。比長,博學,善詩古文。葉盛稱其詩,謂三十年來絕唱也。書得歐陽率更法。宣德末,薦授仁和訓導。母卒,歸葬,哀感行路。里人列其母子賢行上之有司,詔旌其門。服闋,分教常州,遷仁和教諭。景泰六年薦入翰林,未幾得疾卒。

始,尚書王直以詩寄錢塘戴文進索畫,自序昔與文進交,嘗戲作詩一聯,至是十年始成之。大年題其後曰:“公愛文進之畫,十年不忘。使以是心待天下賢者,天下寧復有遣賢哉。”直聞其言,不怒亦不薦。及大年疾篤,作詩貽直,有“鏡中白髮孰憐我,湖上青山欲待誰”句,直曰,“此欲吾志其墓耳”,遂為之志。

劉溥,字原博,長洲人。祖彥,父士賓,皆以醫得官。溥八歲賦《溝水詩》,時目為聖童。長侍祖父游兩京,研究經史兼通天文、歷數。宣德時,以文學征。有言溥善醫者,授惠民局副使,調太醫院吏目。恥以醫自名,日吟詠為事。其詩初學西崑,後更奇縱,與湯胤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晏鐸、鄒亮、蔣忠、王貞慶號“景泰十才子”,溥為主盟。

胤勣,東甌王和曾孫,自有傳。蘇平,字秉衡,弟正,字秉貞,海寧人。兄弟並以布衣終。沈愚,字通理,崑山人,業醫終其身。王淮,字柏源,慈谿人。晏鐸,字振之,富順人。由庶吉士授御史,歷按兩畿、山東,所至有聲。坐言事謫上高典史,鄰境寇發,官兵不能討,鐸捕滅之,歸所掠於民。鄒亮,字克明,長洲人。用況鍾薦,擢吏部司務,遷御史。蔣忠,字主忠,儀真人,徙居句容。王貞慶,字善甫,駙馬都尉寧子也。折節好士,有詩名,時稱金粟公子。

張弼,字汝弼,松江華亭人。成化二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員外郎。遷南安知府,地當兩廣沖,奸人聚山谷為惡,悉捕滅之。毀淫祠百數十區,建為社學。謝病歸,士民為立祠。弼自幼穎拔,善詩文,工草書,怪偉跌宕,震撼一世。自號東海。張東海之名,流播外裔。為詩,信手縱筆,多不屬稿,即有所屬,以書故,輒為人持去。與李東陽、謝鐸善。嘗自言:“吾平生,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東陽戲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鐸稱其好學不倦,詩文成一家言。子弘至,自有傳。